乐读窝小说

超级心智:如何成为生活和工作中的超人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乐读窝小说 > 哲学心理 > 超级心智:如何成为生活和工作中的超人

4.超出清醒、睡眠和梦的超越状态

书籍名:《超级心智:如何成为生活和工作中的超人》    作者:诺曼·E.罗森塔尔
推荐阅读:超级心智:如何成为生活和工作中的超人txt下载 超级心智:如何成为生活和工作中的超人笔趣阁 超级心智:如何成为生活和工作中的超人顶点 超级心智:如何成为生活和工作中的超人快眼 超级心智:如何成为生活和工作中的超人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超级心智:如何成为生活和工作中的超人》4.超出清醒、睡眠和梦的超越状态,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1)

——老子

意识曾经被比作海洋——深广无垠。依照这个类比,日常的清醒状态就像海洋的表面,可能是欢快而活泼的,正如阳光照射在永不停息的波浪上。然而,海洋表面也可能充满威胁,波涛汹涌、强大而危险。我们清醒时的状态以及其中所有的心境、沉思、希望和恐惧、胜利和灾难也都如此。它总是变化多端而不可捉摸。当然,当我们坐下来冥想时,无论我们身在何处,无论那一天在那一特定时刻发生了什么,那一刻我们的清醒状态总是我们冥想开始的起点。

是时候开始冥想了。我们舒服地坐下来,准备花点时间离开海洋波涛汹涌的表面。就像所教的那样,我们想着我们的咒语,它就像一个潜水钟一样越来越深地把我们带入最本质的自我——这是一个我们的思想很少到达的深处。那里是彻底的宁静,日常生活的骚动只是短短的一瞬。身体和心智可以以一种特殊的方式休息——不同于睡眠或其他类型的休息。这就是所谓的超越状态,即意识的第四种状态。

当你从这种状态中出来时,你可能会以一种特别的方式感到充满活力——这种方式不仅能让你精力充沛,还能帮助你以全新的热情来安排优先事项和集中注意力。

对于冥想过的人来说,这些描述会引起共鸣。没有冥想过的人则可以这样想象:前一分钟,你坐在椅子或长沙发上,下一分钟……平和、宁静。同时,你会感到全然的安定和无所不包、充满喜悦、漠然无悲。这就是我第一次体验超越状态时的感受。这种状态既有一种新颖的兴奋感,又有一种陌生的熟悉感。回头想想,我不该感到惊奇,因为在超越冥想中达到的这种状态就是我们内心深处的一部分。也许我们曾经偶尔瞥见过它,或偶然地短暂沉入其中。我们可能没有认出它,或给它起个名字,但是一旦我们重新体验过它,就很容易辨认出它了。

正如你能想象的,在我们体验这些深刻的心理变化时,脑和身体都在发生着重大变化。我很高兴地告诉你,对这些生理变化我们了解到很多——我会用整个下一章的篇幅来讨论,这里我只是想提醒你,我们在心智层面所经历的一切,都受到脑回路和身体运转方面相应变化的支持。随着新的成像技术和其他技术的进步以及用于分析数据的计算机系统变得更为强大,我们可以期待神经科学的指数增长——包括我们对冥想的理解。对于我们这些迷恋意识发展的人来说,这是个激动人心的时代。

那么,超越状态的一般要素有那些呢?在芝加哥洛约拉大学的斯特里奇医学院,我向一群修习过冥想的学生问过这个问题。他们兴致勃勃地答:安定、宁静、没有边界、没有念头、喜乐。简而言之,他们捕捉到了超越状态的本质精神。

进入超越状态其实是非常容易的。玛哈里希这样解释道:“走向更大幸福的领域是心智的自然倾向。当朝着喜乐的方向前进时,心会感到这条道路越来越有吸引力。”他接着教导说,有所成就唯一所需的就是进行持之以恒的超越冥想修习。

正如我在第2章提到过的,有很多不同类型的冥想,每一个类型对冥想者的要求都不一样,而它们似乎对脑也有不同的影响(下一章会进一步谈到这一点)。简单地说,冥想的三种主要类型分别是集中注意力式冥想、开放监控式冥想和自动自我超越式冥想(见第20页的表3)。在“集中注意力”类冥想中,冥想者把注意力集中在特定目标上,比如一个念头、一个意象或一个感受。慈悲冥想是这类冥想中一个最为人所知的形式。在开放监控式冥想中,冥想者会觉知到心和身体上发生的任何状况,通常以觉知呼吸开始。超越冥想属于第三类,即自动自我超越式冥想。“集中注意力”并不能准确地描述超越冥想技术,超越冥想是一种自动的超越方式。

论及超越的核心地位,超越冥想不同于绝大多数其他形式的冥想,因为它们不强调超越的重要性。不过,很多文化(可能不是全部)中的冥想者其实都很熟悉超越状态。本章开头引用的老子《道德经》中的一句话就漂亮地描述了这种体验,虽然它不是来自作为超越冥想源头的吠陀传统,而是来自中国道家——这也正说明了意识超越状态的普遍性。

当我们冥想时,心和身体都毫不费力地参与到这个过程中,随着我们从清醒状态进入超越状态而改变。身和心这两个领域的变化紧密地交织在一起。为了清楚起见,我将在下面的段落中分别讨论身和心的变化。请记住,它们是同时发生且相互影响的。你可以把它们看作在一起共舞。



超越状态下的身体


超越状态下,身体的第一个变化是呼吸变慢。我个人非常熟悉这种冥想时的缓慢呼吸。有时正在冥想时,我甚至好奇我是如何获得足够氧气的——当然,我其实并不是真的担心缺氧。可能我们在冥想时需要较少的氧气,因为我们的新陈代谢变慢了——虽然我还不知道有哪些好的科学研究支持这个观点。我想到一些可能的相关:我注意到,我在冥想时需要盖住我的肩膀以免感到寒冷(这可能是新陈代谢减慢的结果),其他冥想者也报告他们需要披肩或毯子。

除呼吸变慢,冥想时可能还会出现一些怪异的呼吸变化。比如,我在要进入超越状态时,会经常大口打哈欠——差不多就像我刚发现自己是多么累,多么期待休息的到来。就像人们在入睡或醒来的方式上有所不同,人们进入超越状态的方式也有所不同。而超越状态下出现的生理变化也会有所不同。

如果你在冥想时关注你的身体,你就会感到自己的肌肉放松,好像身体嵌模在椅子或沙发里。对于身体任意部位由于肌肉紧张而产生的疼痛而言,这种放松会使之得到缓解。事实上,所有种类的疼痛在冥想时都可能减轻——腹痛、头疼(甚至偏头痛)和脚痛都可能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以至于有时冥想一结束,疼痛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惊叹于超越状态中可能发生的深远的生理变化的同时,我需要告诉自己,超越冥想影响了交感神经系统,这是一种分布广泛的神经网络,遍布全身,影响着每一个器官。比如,我的鼻窦经常在超越冥想修习期间变得通畅。或许你也会在冥想时体验到一些出人意料又颇让你受用的生理变化。



超越状态下的心智


在我继续描述人们在冥想期间(以及超越状态下)的不同感受前,我需要强调一件事:你冥想时的超越体验的质量与你从规律的冥想修习中获得的收益大小可能毫不相关。

乍听起来这很难令人相信,因为我们会自然地认为奇异和不寻常的体验会是最有利的——但其实并没有证据证明这一点。我记得以前因为没有这种体验而非常失望,直到一个超越冥想导师兼友人打消了我的这个疑虑,并鼓励我坚持冥想。她向我保证说,我迟早会收获果实——而她是对的。

这里有几个非常有名的例子——人们报告了他们在超越冥想期间的平淡体验与他们的冥想修习的戏剧性结果之间类似的脱节。

艺术家敏蒂·魏塞尔称赞说,超越冥想把处于疲惫和无望状态下的自己转变为一个幸福丰足的女人。她还认为超越冥想改变了她艺术生涯的方向。在修习冥想之前,她已经做了很多年的画家。在经过几年持之以恒的超越冥想修习后,她转向玻璃雕塑工作,并因玻璃雕塑作品而出名。

不过,当我问她冥想期间有什么体验时,她说在冥想期间她内心几乎没有任何念头生起,只有一种开放感和空间感,以及一种似乎集中在她头部前方的美妙感受。

让我用杰瑞·宋飞的几句话来总结这个特别的观点,据他所言,他长期的冥想经历(2015年时他已冥想四十一年,并且还在继续)改变了他的人生。不过,他就其早晨的超越冥想修习这样说道:

我在人们起床之前做超越冥想修习,而这晨练带来什么感受呢?其实什么感受都没有。它什么作用也没有。我把握不到它。我也不懂为何如此。然而,差别来了:在当天的下午1点,我不再像往常那样困得直打瞌睡。

在此,杰瑞这个杰出的喜剧演员的话简明有力地表达了超越冥想对其生活的巨大影响,尽管其冥想修习本身是那么平淡无奇。

当身体忙着放松的时候,心里发生了什么呢?首先,不是所有的心理变化都是超越的。日常的念头来来往往,这是你闭上眼睛后会自然发生的事情。你坐着休息,这可能是你一整天中的第一次休息,这本身就让你感觉很好。接着,咒语就冒出来了,你按所教导的方式去诵念它,每次冥想,咒语都可能以不同的方式来临。

既然我们已经有了这些重要的观点,让我们回到我的朋友、同事和资深冥想指导者鲍勃·罗斯这里。他这样解释脑如何与咒语共同作用:“心本质上不喜欢‘无事’可干。心喜欢思考、想象、设想、计划。思考咒语能牵住心,但因为咒语没有具体意思,执行辨别的智性因此无法卷入其中。另外,因为咒语是种舒缓的、支持生命的声音,并且修习者也被教导如何恰当地使用咒语,因此修习者能够毫不费力地、自然地、完全自发地接近心的更深、更抽象、更直觉的层面,而平常的清醒状态下很难达到这个层面。”

(冥想开始后的)一段时间内,纷繁的念头与咒语会相伴而行,然后可能只剩下咒语,然后……超越状态。这时你已穿过窥镜,进入第四种意识状态。那里很宁静、安定、平和。念头可能还会来来往往,但迟早……会安静下来……所有的念头都会消失。同时保持警觉和平和是多么神奇——警觉到事实上能让你听到针落地的声音。然而,在念头通常居留的地方却是空无一物。这就是为什么这种状态被叫作“纯粹意识”,因为你此时的意识某种意义上被梭罗(2)比作“一片由最纯净的水晶构成的宁静湖泊”,在此状态下,“无须用力,我们的内心深处自动向我们自己显现”。

通常,当我们思考某事时,我们就参与到一种“二元性”的过程中,其中,思考者与思想本身像两个分离的实体。甚至当我们思考自己的时候,只要心与作为反思焦点的自我的那个方面被体验为两个分离存在物,那么二元性就仍然存在。不过,在纯粹意识里,这种分裂却不会出现。

哲学家马丁·布伯(Martin Buber)把关系分为“我—你”关系和“我—它”关系,它们分别指代深刻的人际关系和不受个人感情影响的关系。当你超越时,我、你和它都融为一体。有一种“合一”的感觉。当我写下这些体验时,我想到一些人可能会想象一种与这种合一性或不二性相关的迷失感。你在哪里?它在哪里?我难道不会感到孤独吗?你确实可能会这样想。不过,我采访过很多体验过超越状态的人,从未遇到有人提到过这个问题。

偶尔有些人会在第一次冥想时感到小小的焦虑,这大概是因为冥想体验的新颖性。如果焦虑发生,就与你的冥想导师一起检查下,通常几分钟就能解决问题。不过,合一感对多数人来说是喜乐和放松的。修习者的自我感融入喜乐的空性中,最终又被各种充满活力的念头、感受和心智生活中的所有小细节所充满,就像本章开头的《道德经》引文所描述的那样。

就像我们的思绪来来往往,诸如我们的时间感和空间感等的其他边界(有时)也会来来往往。有人跟我说,他曾用手撑着坐在地板上,却感觉不到手的存在,同时并没有对跌落的恐惧。时间感的消失也很令人好奇。今天是星期三还是星期四呢?我在这里待了多久?在超越状态中,熟悉的时间之锚可能会消失。然而,大脑似乎有自己的闹钟来告诉修习者20分钟已到。当然,这闹钟不是绝对可靠的,如果你有重要的事要办,你或许可以使用冥想应用程序,它会在20分钟后发出一声微弱的蜂鸣声,然后自动关闭,而不像闹钟那样需要手动关闭。

洛约拉大学的学生认定超越状态的特点之一是喜乐感。这不是个平常的词,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常用它,也许是因为它有一种超凡脱俗的特质。除了喜悦和幸福这些成分(表示快乐的词有很多),“喜乐”还传达出一种宁静和祥和的感觉。我不知道还有什么词能囊括所有这些成分,而正是这些成分共同塑造出超越状态。

少数人在第一次修习冥想时就能进入超越状态(详见下文),但对大多数人来说,是缓慢地达到超越状态的。我属于第二类人,几周后我才达到超越状态。记住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超越状态的愉悦是你持续冥想的动力,特别是在早期。如果没有这种动力支持,就很容易放弃,由此错失超越冥想所能带来的益处。好的超越冥想指导者的指导能带来的另一个关键影响就在这里。有时,一个小小的技巧纠正就能加速进步;而有时,鼓励学生坚持下去就是学生所需要的全部。我有一个六十多岁的女病人坚持认为自己不能冥想。她说:“我甚至无法安静地坐着。”然而,在给予她一些鼓励和简单的技巧调整后,她和她丈夫现在能很有规律地冥想,并爱上了冥想。

安定、平和、统一和喜乐——这些用来描述我们体验到的超越状态的词,也抓住了第四种意识状态的许多标准方面,不过也有很多例外。比如,一些人说他们进入了一种任何类型的觉知都消失的状态,直到意识恢复后,才惊讶地发现已经过了20分钟。我知道这听起来很像是打了个盹,但我自己也体验过这种超越状态,我可以确定沉入这种状态时的感觉并不像打盹。虽然我不能保证没有打盹,但我稍后的头脑清晰确实不是打盹后的那种清晰,并且我感到广泛的警觉,并准备好迎接当天的工作。其他人也报告了相似的体验。

因此,确实有人有过令人惊叹的超越体验,但是也要记住之前提到的警告,我这里再重复一遍:戏剧化的体验对于获得超越状态的益处绝不是必要的。事实上,鲍勃·罗斯跟我说,很多人体验到的还不能被认为是清晰的超越状态,但他们仍然热爱冥想修习,因为冥想修习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强有力而且积极正面的益处。清晰的超越状态体验多数来自每天两次的规律性冥想修习。尽管超越状态可以在第一次冥想时就出现——超越躁动的思绪,进入更宁静的心智层面——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体验的清晰度和丰富性也会增加。

当听别人生动地描述自己炫酷的冥想体验时,特别是如果所有你能体验到的仅仅是安定、平静、喜乐和纯粹意识——这就是我身上最常发生的体验(当你思考它时,描述它的词真的是很多),一定要记得上述我所说的这一点。(3)事实上,我花了很多年才完全接受不那么壮观华丽的超越形式的价值,而现在我终于相信其好处和下面你将读到的华丽体验所带来的一样深刻。

即便如此,我必须坦白,一种挥之不去的对超越状态的忌妒还是会突然出现。最近的一次忌妒发生在我拜访我的朋友理查德·弗里德曼的时候。他是威尔·康奈尔医学院的精神病学教授,也是《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他对我说,他在修习超越冥想时有铜色的光注入他的内在空间。他说:“我还看到了光幻视。”他说的是一些光点(就像轻轻按压紧闭的眼皮时可能看到的光点)。我的第一本能是问:“为什么我没看到光幻视?”但我马上提醒自己,自从我开始冥想以来,即使没有眼花缭乱的视觉效果,我也有了很大的改变,然后忌妒就转变为了感激。

标志性的电影制作人兼资深冥想者大卫·林奇在他的书《钓大鱼》(Catching the Big Fish)中给出了一个华丽的超越体验的著名案例。(4)他说他第一次冥想时的感觉就像坐电梯的时候电梯缆绳突然被切断了。他真的就像是垂直落入喜乐的水池里。 一些人读了这些充满狂喜的描写后感到没有信心,因为他们在冥想时从未有过如此动人的体验,更别说在第一次冥想时就体验到。然而,正如你从上面的论述中看到的,这种缺乏信心的感觉是没有根据的。

现在,在我给出这些事先的劝诫后,让我们看点有趣的东西:如下是我从意识整合问卷(见第7章)的回复中抽取的不同的冥想者对自己超越状态下的感觉的各种有趣的描述。

它有点像清明梦,像一种变异的意识状态,心此时就像是居中悬停于“意识的漂浮箱”中。

——一名来自约翰内斯堡的52岁男性

就像是我戴上了降噪耳机。我可以从耳中听到心跳声。我只觉知到白光包围着我。

——一名来自佛罗里达的67岁男性

我的感官被点燃了。空气变得更加芬芳。我充满一种与周遭一切相连的感觉,不论它们是有生命的还是无生命的。我充溢着喜悦和活着的意义感。

——一名来自马里兰的63岁女性

艺术家似乎尤其会经历生动的超越体验。我的一个60岁出头的女性病人莫伊拉这样写道:

当进入超越状态时,我经常感到充满活力的色彩一遍遍地冲刷着我。有时我会感到一种颤动的北极光。我这样说是因为那色调很生动,没有硬边界,且向上移动,给我填上美妙的色彩。当我完全超越时,我就记不得太多了。有时,我当下的绘画灵感会飘进飘出,但大多数时候,我都会有一种美妙的、宁静的感受。

经过18个月的冥想修习,莫伊拉的生活和绘画质量都发生了非凡的改变。她意识到她对表现颜色比对表现形式更感兴趣,并因此简化其绘画设计以体现这一新重点。莫伊拉向我展示了她最近的绘画,它们确实非常壮观、华丽。伴随着绘画风格改变的还有她生活方式的改变——她对生活方式进行了简化,来突出其生活里的优先事项——而且她越是持续重塑自己的生活,就越是对这种转变感到满意。

我们很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即莫伊拉的艺术和生活上的有利变化与其超越状态下的戏剧性体验直接相关。然而,回想一下,艺术家敏蒂·魏塞尔身上也有类似的转变效果——无论是她的个人生活还是艺术作品——但其冥想体验相当平凡。这些名人逸事与脑电波研究的结果是一致的——冥想者的脑电波改变与其超越体验的奇异程度并无关系。

因此,如果你的冥想体验更像敏蒂而不是莫伊拉的,也不要丧失信心。没有证据表明特别的超越体验比不那么戏剧性的超越体验更能促进意识发展——超级心智的成长。我和我的多数病人的超越体验就是快乐但不令人兴奋的。真正令人兴奋的是超越冥想修习的效果——超级心智的产生和成长。让我把最后的话留给玛哈里希。有人曾问他,更深的冥想是否好于较浅的冥想。玛哈里希说两者都是好的。当继续问为什么时,他说:“因为即使是浅泳也能把我们浸湿。”

在此,让我们总结下至此所学到的关于超越冥想修习期间心智和身体改变的内容:

· 在超越意识中,冥想者可能会体验到安定、宁静、无特定念头、(时间和空间上的)边界消失和喜乐。

· 呼吸减慢,肌肉放松,当下的所有疼痛可能缓解。

· 冥想期间的体验和念头的实际内容千变万化,但这些体验和念头与超级心智的产生和成长没有确定的关联。

在一般的冥想修习中和超越状态下各种体验都以其生理和心理改变为基础,下一章我们将对与冥想相关的生理与心理变化进行科学探究。

(1) 译者注:英文翻译为“Become totally empty Quiet the restlessness of the mind Only then will you witness everything unfolding from emptiness See all things flourish and dance in endless variation And once again merge back into perfect emptiness”,直译为中文为“变得完全空虚、安静,只有这样,你才会见证一切从空虚中展开,看到万物在无尽的变化中繁荣雀跃,并再次融入完美的空虚之中”。

(2) 译者注:梭罗,美国哲学家,超验主义代表人物,著有《瓦尔登湖》。

(3) 译者注:此处,作者是在反复强调不要试图渴望、追求戏剧化的冥想体验。

(4) 译者注:大卫·林奇,美国最具特色的电影导演之一。他的电影华丽、诡异,主题隐晦压抑,代表作有《穆赫兰道》与《蓝丝绒》等,富有拉美魔幻小说的超现实主义气质,致力于深刻挖掘日常现象背后的人性荒诞与生活荒谬。《钓大鱼》这本书的全名是《钓大鱼:冥想、意识和创造力》(Catching the Big Fish: Meditation, Consciousness, and Creativity)。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鲁邦的女儿 财务自由新思维:索罗斯的投资哲学 给爸爸妈妈的儿童性教育指导书 决策思维 信念共同体:法和经济学的新方法 意志力陷阱 马拉多纳自传:我的世界杯 别丧了,一点也不酷 心理韧性 逻辑思考的100个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