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小说

经济的坏脾气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乐读窝小说 > 历史军事 > 经济的坏脾气

第十二章 大萧条(4)

书籍名:《经济的坏脾气》    作者:张廷伟
推荐阅读:经济的坏脾气txt下载 经济的坏脾气笔趣阁 经济的坏脾气顶点 经济的坏脾气快眼 经济的坏脾气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经济的坏脾气》第十二章 大萧条(4),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美国原是一个工农业平衡发展的国家,这时情况却大不一样。美国农业没有分享到20年代的繁荣,却在各业之前先呈萧条,农村的贫困在20年代一直是美国经济中的一个阴暗面。

其次就是美国的经济发展思路有问题。这一点可以从当时美国总统的一句话中看出,柯立芝总统说:“美国的事情就是做生意。”从中可以看出,美国并不是把实体经济的发展作为重点,功利性较强的美国人并不满足实体经济带来的巨大成就,他们把目光紧紧盯在了能一朝暴富的股市、金融上面,也就是说美国人空前地迷恋上了虚拟经济。

大企业的代理人们拼命宣传“人人都能致富”的口号,通用汽车公司则拼命鼓动大家都投资于股票,准保发财。当时一位观察家感叹地说:“做买卖几乎成了美国的国教。”

在华尔街掀起了强劲的证券投机狂热。20年代初股票成交额每年平均3亿股,1929年上升到11亿股。美国无线电公司的股票从每股票面价值85美元上涨到420美元,杜邦公司股票从310美元上涨到425美元。在生产力相对过剩的情况下,股票市场反常的活跃造成了经济过分繁荣的假象。

在美国繁荣的表面现象下,潜伏着许多问题。消费膨胀有很大部分是靠人为措施刺激起来的。广告在20年代广泛应用起来,分期付款的赊购制度也开始盛行。1926年,汽车70%是用赊购办法销售出去的。分期付款销售办法的推广使用,也表明这样一个事实:不增加贷款,消费品市场就不可能容纳工业部门生产出来的大量产品。而且,从经济观点来看,这种销贷方式本身孕育着某种危险性;只要削减消费信贷即分期付款赊销,消费者的购置就很可能减少。

再次就是美国人对当前的经济盲目乐观。1929年10月之前的美国是连续多年的经济繁荣,媒体和经济学家面对迟迟不来的经济危机一片乐观,以为美国经济已经逃脱了经济危机的周期,不断地宣扬起永久繁荣的言论;政府官员则向公众许诺每个家庭拥有两辆汽车的美好未来。得出这种结论的依据是--在10年间美国经济规模增长了50%以上,难道这还不值得他们骄傲吗?

但是另外一些不和谐的经济数据和现象却被忽略了:农业收入占国民总收入的比例为16%,到20年代末的时候农民开始大量破产,其收入也大幅度减少(约占美国人均收入的三分之一),贫富差距由此大幅拉开。同时社会失业率不断增加,最高时达到25%。在经济一片繁荣的背后,却有60%的家庭处于温饱线上。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经“赢”之道:台资企业成功密拾 京城大律师 卡耐基写给女人的8堂幸福课 决战就业:踢翻求职门槛 决战大学生就业 巨人团队:商业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创业团队 就业广东 九型人格销售经 竞底:中国企业之殇 开车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