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小说

全球化为什么可行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乐读窝小说 > 哲学心理 > 全球化为什么可行

第33节:不平等带来的愤怒(14)

书籍名:《全球化为什么可行》    作者:马丁.沃尔夫
推荐阅读:全球化为什么可行txt下载 全球化为什么可行笔趣阁 全球化为什么可行顶点 全球化为什么可行快眼 全球化为什么可行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全球化为什么可行》第33节:不平等带来的愤怒(14),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一段时间以来,世界银行对于绝对贫困水平的定义是,按照1985年的购买力平价计算,每天的收入低于1美元。布吉翁和莫里森也使用这个标准对于1820年

以来的绝对贫困状况进行了分析,与他们考察的不平等状况的变化同期。34他们从中得到了三个有趣的结论:第一,绝对贫困的人口数量从1820年的9亿人增加到了1960~1980年时期的峰值13~14亿人,然后逐渐下降到1992年的不足13亿人。第二,每天生活费不足1美元的人口在世界上的比重大幅度下降,从1820年的超过80%,下降到20世纪初期的2/3,1950年的近50%,1980年的32%,以及1992年的24%。人数的增加和比例的下降反映了产出的增长和人口的繁衍之间的竞赛,特别是在贫困国家。1820年,世界的总人口只有10亿多一点,到1910年达到17亿,1992年则已经增加到55亿。

在这个领域,布吉翁和莫里森的研究又给我们提供了保持乐观的理由。总体来说,绝对贫困现象虽然还不少,但相对于数量大大增长的总人口来说已下降到不足1/4。当然,我们还必须仔细分析自1980年以来的所谓全球化时代的变化。这里的权威研究同样来自世界银行,该机构的目标也是建设"一个没有贫困的世界"。

第一,绝对贫困人口的数量从1987年的11.8亿下降到了1999年的11.7亿,不过在1990年时曾经跃升到12.9亿,这也反映出米拉诺维奇选择的1988~1993年的考察阶段非常特殊。

第二,绝对贫困人口的大规模减少发生在充满活力的东亚国家,从1990年的4.86亿减少到1999年的2.79亿(包括中国在内)。如果不包括中国的数字,则是从1.14亿减少到0.57亿。中国自身的绝对贫困人口的数量在1990~1999年间从3.76亿减少到了2.22亿。快速的经济增长大幅度减少了贫困。这在今天与过去两个世纪的总体情形一样,仍然是真理。

第三,南亚国家的极端贫困人口的数量在1990~1999年出现了轻微下降,而在东欧和中亚(前苏联国家)以及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却快速增加,从1987年的2.17亿增加到1990年的2.41亿,到1999年又增加到3.15亿,非洲的情况尤为严重。

第四,贫困的发生率在东亚各国大幅度减少,从1990年占总人口的30.5%减少到1999年的15.6%,如果不包括中国,则是从24.2%降低到10.6%。中国自己的贫困率在9年时间内从33%下降到不足18%的水平,这无疑是世界有史以来最快速的大规模减贫运动。

第五,在20世纪90年代,南亚各国(主要是印度)的贫困发生率也显著减少,从1990年占总人口的45.0%下降到1999年的36.6%。但是贫困率在东欧和中亚国家显著上升,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也从47.4%提高到49.0%。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全都是演员:白骨精的职场私房话 圈单 趣味经济学100问 中华国学劝善经典白话解·了凡四训 《了凡四训》注解 12幅名画里的波旁王朝 一看就停不下来的三国史 学姐的秘密 痛才是成长 价值发现:一个价值投资者的投资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