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小说

宋朝开国六十年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乐读窝小说 > 历史军事 > 宋朝开国六十年

木牌事件:点检作天子(4)

书籍名:《宋朝开国六十年》    作者:范学辉
推荐阅读:宋朝开国六十年txt下载 宋朝开国六十年笔趣阁 宋朝开国六十年顶点 宋朝开国六十年快眼 宋朝开国六十年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宋朝开国六十年》木牌事件:点检作天子(4),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根据宋人徐度《却扫编》一书的记载:周世宗在回师开封的途中,也确实产生了干脆传位于张永德的考虑。毕竟两人相交莫逆,五代又有传位长君的传统。只是斟酌再三,周世宗认为张永德能力终究有限,最终打消了这个念头。既然不打算传位,就只能是解除张永德的兵权。张永德最后搬起石头打了自己的脚。当然,木牌事件的主谋如果是张永德的话,直接动手脚的,还可能是赵匡胤。

因为赵匡胤毕竟是由殿前都点检的位子上当皇帝的,宋人也都把这块“点检作天子”的木牌,当作赵匡胤得“天命”的凭据来大加宣传。所以,目前主流的意见还是认为木牌事件是赵匡胤一手制造的,通过一块木牌,既扳倒了他的老上级张永德,又为自己从点检发动兵变准备了舆论,是一着一箭双雕的高棋。

当然了,“强者为尊当让我,英雄只此敢争先”!即便是赵匡胤做的手脚,虽然有点不仗义,但大丈夫不甘居于人下,也不是什么太见不得人的事,更何况在五代那种强者为上的乱世呢。只是这种说法,事后诸葛亮的味道似乎浓了一些。毕竟赵匡胤当时还只是个殿前都指挥使,不必说张永德、李重进在禁军中的地位远高于他,和他大致同级的将领也还有一批,要说那时赵匡胤就开始对皇位有了非分之想、觊觎之心,未免太早了些。

不管这块木牌是怎么来的,木牌事件最终的得利者毫无疑义是赵匡胤,这才是最最重要的。赵匡胤出任殿前都点检,由此掌握了殿前军的大权,迅速地把这支精锐的禁军王牌军变成了一支不折不扣的“赵家军”,成为他向皇位迈进的基干力量。

周世宗不仅撤换了张永德,而且从平衡禁军力量的角度出发,又安排解除了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李重进的禁军兵权。七月,李重进也被外放为淮南节度使,前往镇守扬州,虽然他还挂着侍卫亲军都指挥使的头衔,但这已经只是一个安慰性的空衔,他麾下仅仅不过几千老弱残兵。

如此一来,后周禁军位高权重、威信卓著的两大巨头李重进和张永德,几乎同时离开了禁军的指挥位置。赵匡胤一跃成为禁军最有实权和最有号召力的人物,可谓是一步登天,终于具有问鼎皇位的实力。可以说,只要李重进或张永德其中的任何一人留在禁军指挥的要害位置,赵匡胤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成功地发动兵变,皇袍加身。



陈桥兵变:不流血开创一个大王朝


陈桥兵变:不流血开创一个大王朝

纷纷五代乱离间,一旦云开复见天。

草木百年新雨露,车书万里旧山川。

寻常巷陌犹簪绂,取次园亭亦管弦。

人老太平春未老,莺花无害日高眠。

——邵雍《观盛化吟》

这首称赞宋太祖陈桥兵变、大宋开国的诗,出自宋神宗时理学大家邵雍的手笔。《水浒传》全书的开篇就全文抄录了这首诗,还大加发挥说:

五代残唐,天下干戈不息。那时朝属梁,暮属晋,正谓是:朱李石刘郭,梁唐晋汉周;都来十五帝,播乱五十秋。

直到宋太祖陈桥兵变,方才

扫清寰宇,荡静中原;国号大宋,建都汴梁。九朝八帝班头,四百年开基帝主。因此上,邵尧夫先生赞说:“一旦云开复见天。”正如教百姓再见天日之面一般。

无独有偶,明代一部流行很广的小说《飞龙记》中,也有这样一首歌咏陈桥兵变的诗:

五代干戈未息肩,乱臣贼子混中原。

黎民困苦天心怨,胡虏驱驰世道颠。

检点数归真命主,陈桥兵变太平年。

黄袍丹诏须臾至,三百鸿图岂偶然。

如果说,邵雍作为宋朝的臣民,对陈桥兵变的评价,不可避免地会带有或多或少的“本朝”情结,做到完全客观公正可不大容易。那么,《水浒传》和《飞龙记》都不存在维护本朝的问题,而且更多的是代表民间草根平民们的主流看法,他们也都认同邵雍的说法,说明陈桥兵变在人们的心目中还是与天下“太平”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至于它“欺人孤儿寡母”,并不太光彩的兵变夺权形式,反而并不太为人所关注。

的确,陈桥兵变不仅终结了五代的战乱,太平的阳光终于再度普照中原大地,而且它基本上属于一场不流血的和平政变,创造了中国古代历史上“不流血而开创一个大王朝的奇迹”……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四野主力传奇 四合院分了:勾勒乱世中北京城众生百态 唐朝的黑夜 一本未被授权的传记 太阳神赫鲁斯:古代神灵与工业文明最后之决战! 太空独舞 太空步 她可以当总统 所有的乡愁 孙子大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