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小说

宋朝那些事儿:大宋帝国之沧海桑田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乐读窝小说 > 历史军事 > 宋朝那些事儿:大宋帝国之沧海桑田

画金刺绣满罗衣

书籍名:《宋朝那些事儿:大宋帝国之沧海桑田》    作者:周膺
推荐阅读:宋朝那些事儿:大宋帝国之沧海桑田txt下载 宋朝那些事儿:大宋帝国之沧海桑田笔趣阁 宋朝那些事儿:大宋帝国之沧海桑田顶点 宋朝那些事儿:大宋帝国之沧海桑田快眼 宋朝那些事儿:大宋帝国之沧海桑田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宋朝那些事儿:大宋帝国之沧海桑田》画金刺绣满罗衣,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画金刺绣满罗衣

杭州的丝绸生产历史悠久,宋代有了特别大的发展。北宋至道元年(995年),杭州即设“织务”,专门收购杭州及附近地区的丝绸产品。南渡后,开封的织造机构迁往杭州,在开封巧匠和杭州行家的共同推动下,杭州的丝绸业发展进入了新的境界。

临安的丝绸业有官营和民营两类。官营的主要有少府监所设绫锦院、文思院、染院、文绣院、裁造院和内诸司中的织染所,规模均颇宏大。北宋时绫锦院有织机400余台、工匠1000多人,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新设的绫锦院则有织机数百台、工匠数千人,而且造作事务烦冗。南宋时也仿北宋制于北桥东设文思院。文思院是一个十分庞大的工艺制造局,有大小作坊数十个之多,其中也生产丝绸产品。如官告度牒等用的绫即由文思院生产。淳熙十四年(1187年)曾织绫1800匹。每年立春前一日,皇帝赐百官的罗、帛之类赏品,也出自文思院。内诸司包括内藏库、东西库、御服所、裹御所、丝帛所、腰带所、织染所等,其中大部分保管有丝绸成品或半成品,而织染所则直接生产丝织品,主要生产锦、绫、绢等,供官方使用。民间丝绸生产方式颇多,有较为简陋的家庭作坊,也有颇专业的“机坊”,并形成了行会。

南宋时丝绸生产进一步与农业分离,行业内部的分工也更加精细化,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又由于许多能工巧匠涌进临安,北方或蜀中所生产的鹿胎、透背、缂丝、捻金锦等的传入,临安传统的绫、罗、纱等产品也得到翻新,逐渐形成几种名品。如杮蒂纹绫、狗蹄纹绫、官锦、纻丝(缎)、缂丝、用金罗、新翻粟地纱、鹿胎缬、唐绢、刺绣等。从姜夔《灯词》所描写的“南陌东城尽舞儿,画金刺绣满罗衣”的情状中,可见临安丝绸的华贵。

楼献《耕织图》于高宗后,深得高宗续配吴皇后的喜欢,她命画工临摹此图的蚕织部分,并依据自己的亲身经验让画工作了全面的修改,再加题注,改定为《蚕织图》。这件原藏故宫博物院的珍品于1984年在黑龙江省大庆市发现,成为研究南宋丝绸技术不可缺少的资料。《蚕织图》对蚕桑种植和丝织生产过程的描绘和说明比楼的《耕织图》更为详尽。从《蚕织图》来看,当时使用的是南缫车和生缫工艺,这种缫车是目前所见的最早的脚踏缫车。而所记录的高楼束综提花织机,则是目前可见的最早的织机实物图像。另还可见印架过糊工艺。

南宋时丝绸的消费需求剧增,皇室尤成风俗。如宫中诞育仪规定,一人有娠七月,赐罗200匹、绢4674匹,另还有其他丝织品。民间无论嫁娶、育子、过节、演艺都要使用大量丝织品。另外,每年给金人的丝绸贡品数量也很大。由于需求量大,临安的丝绸贸易十分发达。《梦粱录》、《武林旧事》等文献所记载的临安直接经营丝绸或与丝绸有关的店铺数量极多,单御街附近的彩锦铺就有二三十家。据西湖老人所著的《西湖老人繁胜录》记载,临安有各类行市28个,其中丝绵市、生帛市、枕冠市、故衣市、衣绢市、银珠彩色行6个与丝绸有关。临安的丝绸还大量销往外地乃至国外。张俊曾起用一名老卒广收绫锦之类,赴海外贸易。而外地的丝绸产品也涌入临安,如萧山的纱、诸暨的吴绢、婺州的罗、台州的樗蒲绫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宋朝开国六十年 四野主力传奇 四合院分了:勾勒乱世中北京城众生百态 唐朝的黑夜 一本未被授权的传记 太阳神赫鲁斯:古代神灵与工业文明最后之决战! 太空独舞 太空步 她可以当总统 所有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