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小说

宋朝那些事儿:大宋帝国之沧海桑田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乐读窝小说 > 历史军事 > 宋朝那些事儿:大宋帝国之沧海桑田

瓦子勾栏(2)

书籍名:《宋朝那些事儿:大宋帝国之沧海桑田》    作者:周膺
推荐阅读:宋朝那些事儿:大宋帝国之沧海桑田txt下载 宋朝那些事儿:大宋帝国之沧海桑田笔趣阁 宋朝那些事儿:大宋帝国之沧海桑田顶点 宋朝那些事儿:大宋帝国之沧海桑田快眼 宋朝那些事儿:大宋帝国之沧海桑田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宋朝那些事儿:大宋帝国之沧海桑田》瓦子勾栏(2),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属于扮演伎艺的有滑稽戏、傀儡戏和影戏等。滑稽戏由唐代的参军戏发展而来,继承了古代俳优装扮人物以资谐谑讽谏的传统。王国维《宋元戏曲史》称:“宋人杂剧,固纯以诙谐为主,与唐之滑稽剧无异。但其中脚色,较为著明,而布置亦稍复杂。”傀儡戏即木偶戏,起源很早。宋代以木偶扮演各种故事,变种很多,《都城纪胜》中即有弄悬丝傀儡、杖头傀儡、水傀儡、肉傀儡等记载。影戏即皮影戏,起源于北宋。据《梦粱录》所记,原以素纸雕簇,后来以羊皮雕形,以彩色妆饰。临安有贾四郎、王升、王闰卿等熟于摆布。傀儡戏和皮影戏都有剧本,能表演比较完整的故事,所以广义上也称杂剧。又《武林旧事》载:“或戏于小楼,以人为大影戏。”可见大影戏和肉傀儡一样,均已发展为艺人装扮表演,由叙事体向代言体过渡。

属于说唱伎艺或说唱文学的有说话、鼓子词、赚词和诸宫调等。鼓子词是以鼓伴奏的一种歌唱伎艺,始用于北宋文人宴会。原来只用同一个词调反复歌唱,后来插入说白,用以叙事,成为有说有唱的伎艺,对于诸宫调的产生具有促进作用。赚词是联用同一宫调内不同牌子的乐曲构成的一种套曲,比用一词牌单调叠唱的鼓子词又跨进了一步,而与诸宫调更加接近。《武林旧事》记,临安专业赚唱有濮三郎、媳妇徐等22人。诸宫调联用诸般宫调多种套曲来敷演故事,唱词之间又有散叙说白,是一种大型说唱伎艺。诸宫调始创于北宋,是说唱文学过渡到戏曲文学之间的桥梁,宋杂剧和金院本都加以使用。据统计,南戏的曲调从诸宫调中吸收了13支,北剧则吸收了28支。

宋代民间伎艺的繁兴,为戏曲的形成创造了条件。歌舞伎艺在声乐歌唱、舞蹈身段、服饰化妆和演出程序方面准备了条件,扮演伎艺在角色表演、脸谱形象、科诨念白方面准备了条件,说唱伎艺在剧目题材、乐曲联套和戏曲文体方面准备了条件。这些伎艺在装扮人物、叙事抒情、结构布局、曲白结合、载歌载舞等方面,都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当这些伎艺在瓦舍勾栏间交流融合,又变叙事体为代言体时,综合性的宋杂剧也就形成了。

宋杂剧原是对含有故事内容的各种声乐伎艺综合演艺的总称,包括歌舞、扮演、说唱诸般伎艺以及汉唐以来传统的散乐、百戏的演出。由于这种综合性的演出在开创阶段比较混杂,所以称之为杂剧,含有兼收并蓄、多而且杂的意思。经历一个阶段以后,杂剧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规制,有了自身特殊的规定性,北宋后期已相当鲜明,至南宋时更显丰满,并确立了在散乐百戏中独占鳌头的地位,如《都城纪胜》所说:“散乐,传学教坊十三部,惟以杂剧为正色。”其他12部有关音乐、舞蹈、歌唱和参军戏的表演艺术都可为杂剧服务,其融合众长的优势地位得到了公认。据《梦粱录》所载,宋杂剧的体制结构分3节4段。第1个节次是序幕性质的艳段,演出的内容是“寻常熟事”,可及时反映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社会问题。第2个节次是正杂剧,分两段,表演含有鉴戒意义的故事,或滑稽嘲笑,或批评时政,“唱念应对通遍”。第3个节次是杂扮或杂班,即杂剧之后的散段,一般是以乡下人作为打趣对象的闹剧。杂剧演出时一般由4个或5个角色承场,后增加为末泥、戏头、引戏、副净、副末、装孤、装旦、次贴8个。北宋时即有杂剧专业演员,属官方机构教坊乐部、教乐所或钧容直(军乐班)的称杂剧色,来自勾栏的称露台弟子。现存文献中有记载的宋官本剧目共计296个,《武林旧事》著录的有280个。所谓官本,是教坊与民间的通行本。其中用大曲的103个,如《王子高六么》、《崔护六么》、《莺莺六么》、《裴少俊伊州》、《柳毅大圣乐》、《霸王剑器》。用法曲的4个,即《棋盘法曲》、《孤和法曲》、《藏瓶儿法曲》、《车儿法曲》。用曲破的1个,即《五柳菊花新》。用普通词调的29个,如《病郑逍遥乐》、《三教安公子》、《三姐黄莺儿》等。用诸宫调的2个,即《诸宫调霸王》、《诸宫调卦儿》。用其他杂曲的14个,如《四小将整乾坤》、《赖房钱啄木儿》、《王魁三乡题》等。其中以歌唱或舞曲形式表演故事的剧目有153个,超过半数。余下的127个是不带曲名的剧目,如《眼药酸》、《急慢酸》、《论淡》等滑稽戏,《相如文君》、《李勉负心》等正杂剧,《风花雪月爨》、《宴瑶池爨》等小杂剧。

宋室南渡后,杂剧不仅在临安继续盛行,而且流播于越州、温州和福建、四川等地,并在温州形成了别具特色的温州杂剧。温州杂剧与其他艺术形式进一步融合,发展为南戏。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相对于北曲杂剧而言。南戏一般都是长篇,一本戏通常有四五十出,至少也有十多出。如《琵琶记》42出,《荆钗记》48出。南戏用南方的语言、曲调、音韵,唱腔多取自村坊小曲和里巷歌谣。角色由宋杂剧演变而来,计有生、旦、外、贴、丑、净、末7种,其中生、旦是男女主角。南戏在各地深受欢迎,其传播面北到大都,南到江西、福建、广东。流传到各地后,其音乐唱腔转为不同的地方声腔,主要有昆山、海盐、余姚、杭州、弋阳五大声腔。到宋末元初,南戏的中心从温州移到杭州,出现了杭州腔,但杭州腔久已失传。徐渭《南词叙录》著录宋元南戏剧目65个,今人钱南扬《戏文概论》、刘念慈《南戏新证》著录244个。其中可以确认为宋代的有《赵贞女蔡二郎》、《王魁负桂英》、《王焕》、《乐昌分镜》、《韫玉传奇》、《张协状元》6个。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宋朝开国六十年 四野主力传奇 四合院分了:勾勒乱世中北京城众生百态 唐朝的黑夜 一本未被授权的传记 太阳神赫鲁斯:古代神灵与工业文明最后之决战! 太空独舞 太空步 她可以当总统 所有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