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小说

宋朝那些事儿:大宋帝国之沧海桑田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乐读窝小说 > 历史军事 > 宋朝那些事儿:大宋帝国之沧海桑田

义尽仁至

书籍名:《宋朝那些事儿:大宋帝国之沧海桑田》    作者:周膺
推荐阅读:宋朝那些事儿:大宋帝国之沧海桑田txt下载 宋朝那些事儿:大宋帝国之沧海桑田笔趣阁 宋朝那些事儿:大宋帝国之沧海桑田顶点 宋朝那些事儿:大宋帝国之沧海桑田快眼 宋朝那些事儿:大宋帝国之沧海桑田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宋朝那些事儿:大宋帝国之沧海桑田》义尽仁至,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义尽仁至

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年),21岁的文天祥考中状元。据说他答卷不用草稿,一口气写了1万字。他在主题之外,抨击科举取吏之流弊,说考生“心术既坏于未仕之前,则气节可想于既仕之后”。入第后不久父亲病死,他在家服丧三年才做官,官职是承事郎兼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厅公事。此时正值蒙古军从黄州(今湖北黄冈)沙武口渡江,内侍董宋臣请理宗迁都四明(今浙江宁波),以避敌锋。这个建议动摇人心,文天祥迅即上《己未上皇帝书》请斩董宋臣。但董宋臣为理宗宠信,理宗置之不理。文天祥入京做官不到两个月就被迫弃官返里。他在给友人的信中说,国家危在旦夕,我冒险进谏解今日之难,祸福不计了。度宗咸淳六年(1270年),贾似道托病辞官要挟度宗,度宗哭哭啼啼挽留他。这时文天祥兼学士院权直,替皇帝草拟挽留贾似道的制诰,他没写恭维的话,而是义正词严地谴责贾似道。贾似道气急败坏,指使台谏官张志立弹劾,罢了文天祥的官。咸淳九年(1273年),襄阳守将吕文焕降元,并为元军做向导。这时朝议追封吕文焕之兄吕文德为和义郡王,并以吕文德之子吕师孟为兵部侍郎,企图通过吕师孟叔侄与元军议和。文天祥又上疏,指出朝廷姑息牵制之意多,奋发刚断之意少,当斩吕师孟之辈,以振作将士之气。并提出在全国建四大镇屯兵,由都督各统领一支大军抵御敌人。朝廷又没有回应。后来有人以为,若真能建四大镇,南宋便不会灭亡。文天祥自入仕途以来,屡屡冒死犯谏,一再得罪人,若非国难当头,他的这份率直必定在昏君与权臣之下碰得粉碎。

但文天祥生当此时,皇帝不得不用他。德祐元年(1275年),朝廷得报元军渡江,诏诸路“勤王”。文天祥时在江西,尽以家财充军资,募兵“勤王”。他来到临安,驻兵西湖上。朝廷任命他做浙西江东制置使,兼江西安抚大使,知平江府事,后又封端明殿学士。这年十一月,元军破独松关,文天祥受命送益王赵罡和卫王赵昺入闽广。后又请求率京师义士20万背城一战,丞相陈宜中不许。文天祥被任命为右丞相,在危急关头,为乞活路之计,朝廷派文天祥前去谈和,以向元称臣纳贡为条件。文天祥到皋亭山会见元军统帅伯颜,被其拘留北掳。路过镇江时,他和12名随员逃脱,历经万死,从海上逃到四明、天台、永嘉。王夫之在《读通鉴论》卷一五批评其“忠而过也”。亡国之君确实离不开此等能伸能屈之勇将。

这年三月,临安城破,恭帝和全太后解北。五月端宗立,改元景炎。文天祥从永嘉赶到行都三山(今福建福州),并往南剑(今福建南平)聚兵以收复江西。第二年六月,相继收复江西的宁都、雩都(今江西于都),屯兵瑞金。可正当他大部兵力集中赣州前线时,后方的兴国忽遭元军偷袭,不得不退兵永丰。元军紧追不舍,在方石岭和空坑大败宋军。文天祥兵力损失惨重,家属也被俘,只身逃免。此时年仅11岁的端宗一路逃亡,又经海上风浪颠簸,惊悸成疾而死。景炎三年(1278年),8岁的卫王赵昺在陆秀夫等拥立下即帝位,改元祥兴,徙居厓山(今广东新会南40公里大海中)。文天祥被授以少保,封信国公。不久被俘。被俘时即服脑子(冰片)2两自杀,但未成。元军送他去厓山,要他写信劝降赵昺,被严词拒绝。他还写了那首著名的诗《过零丁洋》。祥兴二年(1279年),陆秀夫背负赵昺投海,南宋灭亡。文天祥南向痛哭,拒绝劝降,在押送大都(今北京)的路上绝食八日,又未死成。在大都囚禁四年,元世祖忽必烈用尽种种方法,花了许多工夫,而文天祥终不变节。最后忽必烈亲自劝降,仍遭严拒。忽必烈怕留为后患,遂决意将其杀害,但十分惋惜。

文天祥死时年仅47岁。死前他有绝笔系于衣带间,这就是著名的《衣带赞》:“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宋丞相文天祥绝笔。”文天祥死得悲壮,也死得其时。他读圣贤书,报效君王,报效国家,这种观念在今日看来只有部分是合理的,而当时在政治上被视为绝对的正统,实际上却很难实行。士大夫有此志者古来不少,但真正能完成的恐怕找不出几个来。不能全怪皇帝昏庸,抑或权臣作怪,其实这种思想的立论根基就是有问题的。文天祥的志向只能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完全表现出来。不过,如果度宗、贾似道一直活得好好的,文天祥必被玩弄于股掌之间,历史上的文天祥恐怕只能做一介小吏,而不为人熟知。

再说文天祥的诗。我觉得读文天祥的诗,应该着眼于他特殊的命运。除了新任状元一时为他人所求而多应付之作外,其后的诗作尽是《赴阙》、《过零丁洋》的基调,如“壮心欲填海,苦胆为忧天”,“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之类,有千篇一律之感。但这也说明他此种感觉特别强烈,好像他天生就是来为南宋死的。他的诗是求死诗。这诗中的“死”不是鲜活生命的死,而是有点儿抽象的死。因此就此来看,文天祥的诗显得有些单薄。文天祥曾熟读杜甫诗,还模仿套用过,称自己与杜甫“性情同”,但显然他的诗未达到杜诗那种厚重丰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宋朝开国六十年 四野主力传奇 四合院分了:勾勒乱世中北京城众生百态 唐朝的黑夜 一本未被授权的传记 太阳神赫鲁斯:古代神灵与工业文明最后之决战! 太空独舞 太空步 她可以当总统 所有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