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小说

苏联遗传学劫难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乐读窝小说 > 历史军事 > 苏联遗传学劫难

第二章(6)

书籍名:《苏联遗传学劫难》    作者:笑蜀
推荐阅读:苏联遗传学劫难txt下载 苏联遗传学劫难笔趣阁 苏联遗传学劫难顶点 苏联遗传学劫难快眼 苏联遗传学劫难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苏联遗传学劫难》第二章(6),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要做一名政治杀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做一名头号政治杀手则更非易事——它不仅需要奸狡巨猾,不仅需要冷酷无情,而且需要高深的政治理论素养;否则,怎么能登上大雅之堂呢?又怎么能在波谲云诡的权力斗争中准确地辨别风向、从而领导同类相残的新潮流呢?

不幸,大学生物系毕业生特罗菲姆·李森科,所欠缺的正好是政治理论素养;政治杀手所必备的奸狡巨猾、冷酷无情,在他是应有尽有;但政治理论素养严重不足这个缺陷倘若不能弥补,他断然成不了大气候。雄心勃勃的李森科不甘心半途而废,但已过而立之年,知识结构已经定型,推倒重来在事实上是不可能的了。怎么办呢?

李森科感到了一种深刻的孤独,一种迫不及待的需要——他需要一个摇羽毛扇的,需要一个精通成文和不成文的苏联政治辞典的狗头军师。

这个狗头军师还真让他给找着了,他便是列宁格勒大学达尔文研究室主任、哲学家伊·伊·普列津特。

正如李森科不懂社会科学,普列津特不懂生物学,对于自然科学完全是个门外汉。但在20年代初从列宁格勒大学社会科学系毕业后,普列津特却偏偏选择自然辩证法为自己的主攻方向。他自封为达尔文主义和中学自然科学教学方面的专家,实际上他的惟一专长不过是用阶级斗争这架高倍显微镜来监控苏联自然科学研究尤其是生物学研究;换句话说,他不过是一个文化警察,打棍子、揪辫子、戴帽子在他也就是职业爱好了。早在结识李森科之前,他的这些职业爱好就已表现得十分充分。苏联著名的科学史专家雷科夫就是他的这些职业爱好的牺牲品。雷科夫写了许多关于自然科学史方面的著作,他的观点在学术界引起争议。1930—1931年,关于雷科夫问题的讨论发展为一场政治批判运动,雷科夫被打倒,和他的弟子一起饱尝铁窗之苦,“雷科夫主义”成了一个广为传用的贬义词。

普列津特是这场政治批判运动的急先锋。他在列宁格勒教育工作者大会上所作的《论雷科夫主义的危害性》的报告于1932年印成单行本,发行量达两万多册,全部篇章都是对雷科夫学派毫无实质内容的政治中伤,如指责雷科夫是国际资产阶级代理人,甚至说雷科夫“令人生厌”、“令人作呕”;“每个正直的同志都对他嗤之以鼻”等等。所幸雷科夫挺过了那场劫难,于1966年获得昭雪释放。1955年,苏联教师和生物学会隆重庆祝雷科夫75岁寿辰,推举他加盟教师科学院并为他出版了纪念专集。

普列津特不满足于仅仅监控苏联的自然科学领域,他要四面出击!一位名叫索克洛夫的列宁格勒小学教员便因此而成了他的职业爱好的又一个牺牲品。这位可怜的人儿一时心血来潮,在地方报纸上发表了一首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小诗,这首小诗纯属应景之作,无关痛痒;普列津特却从这首无关痛痒的小诗中发现了阶级背叛的罪恶苗头,满怀无产阶级义愤地对这首小诗大加挞伐。他说:“‘五一’节是斗争的节日而不是鲜花和全球和解的节日,这一点诗中避而不谈。革命十三年以后,苏联教师索克洛夫是应该知道这一点的。因为这首诗,索克洛夫将得到一切社会民主党人、一切法西斯分子的喝彩。毫无疑问,索克洛夫关于‘五一’的诗是黄色的。”像沉沉黑夜中的看门狗,时时刻刻竖着耳朵警惕地注视着,发现一丁点儿动静就狂吠不止,这便是普列津特和他的战友们共有的性格。这种性格后来在与瓦维洛夫的斗争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普列津特固然是效尽犬马之劳,但像他这样的犬马在当时是成群结队,他也就很难独领风骚。多年的突奔撕咬都归于无效,他仍不过是列宁格勒大学的一位普通的哲学教员。于是想改变战略,依附某个“大腕”,像葡萄藤那样攀缘而上。不幸,这位初出茅庐的“批评家”迟迟未能攀上一位足够大的“腕儿”;转而投奔瓦维洛夫,瓦维洛夫也不喜欢“耍嘴皮子的人”,他在全苏作物栽培研究所也没有能够待下去。几经周折,普列津特终于瞄上了李森科。他一眼就看出,这位苏联科学界的弄潮儿才是他的最佳拍档。李森科固然红极一时,但他不过是浮在浪头上的一只无舵的小舟,需要有人为他指点航向。他要迫不及待地不分青红皂白地一概否定遗传学、并且一般说来是任何生物学理论,但他却找不出什么站得住脚的依据。应该像提供浮标那样给他提供一个完整的理论纲领,和他联手在苏联学术界发动一场当局所需要的“政治大地震”!

普列津特眉目传情,秋波频频,李森科如何能够自持?李森科—普列津特轴心就此形成,瓦维洛夫则是他们的主攻对象。

迎合不迎合都在劫难逃,这便是那个时代真正的知识分子的命运!

进入30年代之后,瓦维洛夫的学术成就和学术声望达到了巅峰状态。1932年春在美国举行的第六届国际遗传学代表大会,不仅邀请瓦维洛夫率苏联代表团参加,而且推举瓦维洛夫为大会副主席。按照当时的决议,第七届国际遗传学代表大会将于1937年在苏联、在瓦维洛夫工作的地方召开,并授权瓦维洛夫领衔筹备。可以说,那时瓦维洛夫的威名,并不在家喻户晓的挪威极地探险家阿穆·逊和美国飞行员林德伯格的盛名之下。

但在国内,瓦维洛夫却反而开始走下坡路了。公平地说,这倒不完全是李森科—普列津特轴心作祟的缘故。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苏东坡这个人 宋美龄全纪录 宋朝那些事儿:大宋帝国之沧海桑田 宋朝开国六十年 四野主力传奇 四合院分了:勾勒乱世中北京城众生百态 唐朝的黑夜 一本未被授权的传记 太阳神赫鲁斯:古代神灵与工业文明最后之决战! 太空独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