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小说

苏联遗传学劫难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乐读窝小说 > 历史军事 > 苏联遗传学劫难

第三章(2)

书籍名:《苏联遗传学劫难》    作者:笑蜀
推荐阅读:苏联遗传学劫难txt下载 苏联遗传学劫难笔趣阁 苏联遗传学劫难顶点 苏联遗传学劫难快眼 苏联遗传学劫难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苏联遗传学劫难》第三章(2),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郭沫若(1892-1978)米丘林的有光辉的成就更从而大大地丰富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米丘林从事研究工作,是善于把理论和实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他实践了改造有机体本性和创造有机体新类型的革命任务,他的学说成了人类积极干预自然而对于生物类型加以定向改变的有力武器。这就进一步给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提供了更丰富的自然科学上的证据。

——郭沫若米丘林面目全非,这当然主要是李森科的功劳。在1935年,无论是资历还是声威,李森科都远远无法与瓦维洛夫抗衡。他只能求助于米丘林的亡灵——不是趁米丘林健在组织“米丘林学派”来对抗瓦维洛夫,而是等到米丘林瞑目之后才组织“米丘林学派”对抗瓦维洛夫,这至少说明米丘林本人还不像米丘林的亡灵那样容易操纵;换句话说,李森科还不具备挑动米丘林本人来对抗瓦维洛夫的能量。他只能用死人来反对活人。李森科对米丘林形象的改造当然必须得到官方认可。经过官方认可的“米丘林学派”、“米丘林生物学”,从此不再只具有学理意义,更具有政治意义,实际上它就是官方路线,对它的任何怀疑都是政治上不忠诚的表现。“先进的米丘林生物学”、“米丘林的达尔文学说”、“米丘林工作者”、“反米丘林分子”这样一些名词逐渐在苏联报刊上泛滥成灾,连街道妇女都耳熟能详。“米丘林生物学工作者”和“反米丘林分子”就像光明对黑暗、天堂对地狱、圣徒对撒旦。自命为“米丘林学派”的主要政治继承人的李森科,就名正言顺地代表了光明、天堂和圣徒,神圣不可侵犯;“李森科院士的指示”因此常常和“米丘林遗训”相提并论。而瓦维洛夫则是“反米丘林分子”的“元凶”,自然也就是黑夜、地狱、撒旦的总代表,自然是万恶不赦。

瓦维洛夫反米丘林的神话,和李森科紧跟米丘林的神话,同时在苏联学术界广为流传。事实当然不是这样。瓦维洛夫和米丘林之间,本来有着深厚的友谊。1920年9月,瓦维洛夫前往科兹洛夫拜访米丘林,这是他俩的第一次相遇。其时,米丘林正在困境之中,正如他写给恰亚诺夫教授的信中所说的那样,“挣来的钱还不够花销的十分之一。”但他在信中没有提到的是,为了维持生活,他本人常常去干焊铁桶和修理打字机等杂活。就在这时瓦维洛夫雪中送炭来了。瓦维洛夫发现了米丘林实验的非凡意义,马上指示学术刊物为宣传米丘林安排版面,又派著名园艺学家帕什克维奇前往科兹洛夫米丘林的实验果树园,记录和总结米丘林的工作。这样做还不够。在全俄试验工作会议上,瓦维洛夫向俄罗斯农业人民委员部提出紧急呼吁,要政府尽可能地为米丘林的试验果树园提供经济资助,并举办庆祝米丘林从事科研五十周年的盛大仪式。瓦维洛夫怕自己的提议被疏忽,后来又专程去莫斯科对自己的备忘录作进一步的说明。经过他的大力游说,1922年10月9日,俄罗斯农业人民委员部部务委员会终于通过如下决议:

1给米丘林颁发特别证书,第一,指出他对国家的贡献;第二,确认他终身拥有他的果园所在的那块土地的所有权。

2拨给米丘林50万卢布,归他使用,无须报销。

3责成农业人民委员部编辑出版米丘林的全部著作(包括他的传记和照片),由瓦维洛夫院士担任总编辑。

米丘林的人生道路从此发生了根本转折——他的“园艺革命”开始得到社会承认并纳入了国家计划,他开始由学术界的“个体户”变成了国家的重点扶持对象。其科研规模和水平较之从前也就不可同日而语了。1929年,在瓦维洛夫主持下召开了全苏遗传学家和育种家代表大会。根据瓦维洛夫的提议,大会专门致电米丘林,向这位“苏联的伯班克”(伯班克是世界园艺学权威,美国人——引者注)表示崇高敬意。致敬电是瓦维洛夫亲自起草的。也是由于瓦维洛夫的努力,米丘林获得了学术上的最高荣誉——1935年6月1日,即米丘林去世前夕,苏联科学院召开全体会议,常务秘书宣读了四位院士关于选举米丘林为荣誉院士的声明。声明的起草人仍然是瓦维洛夫,而且瓦维洛夫第一个在这份声明上签了字。当天晚上举行增补新院士的秘密选举,米丘林终于当选。米丘林之所以成就卓著,就外因而言,当然是与瓦维洛夫的无私臂助分不开的。质朴的米丘林对此没齿不忘。1923年,米丘林生平中的第一部专著出版了,他没有请任何达官显宦而是非请瓦维洛夫为该书作序不可,并在该书的前言中对瓦维洛夫表示诚挚的谢意,说只是由于瓦维洛夫的关怀,他四十六年的工作成果才终于问世。苏联农学界这两位巨头之间的友谊持之终生。正因为如此,只要米丘林还有一口气,他都不会允许别人打着他的旗号去反对瓦维洛夫。他的所谓继承人也就只好在他死后才大做文章。

孟德尔(1822-1884)但是,虽然瓦维洛夫与米丘林堪称知己,他俩的学?思想、学术风格却不尽相同。瓦维洛夫属于学院派,而米丘林则是自学成才。作为典型的学院派学者,瓦维洛夫最强调的是严谨的思维,严格的实验,绝对不能容忍科研过程中的个人随意性。米丘林不同,他从来没有接受过规范的科学训练,所以他的科研更多的不是依据严格的实验,而是依据个人经验、个人直感。换句话说,他俩一个是实验型科学家,一个是经验型技术专家。更大的分别则在于,他俩所信守的学说不一致。瓦维洛夫是孟德尔在苏联的头号传人和苏联遗传学的奠基人,他所信守的当然就是“孟德尔主义”;米丘林没有构建一个严整的理论体系,但就他的方向来看,他主要倾向于拉马克主义。这两种学说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苏东坡这个人 宋美龄全纪录 宋朝那些事儿:大宋帝国之沧海桑田 宋朝开国六十年 四野主力传奇 四合院分了:勾勒乱世中北京城众生百态 唐朝的黑夜 一本未被授权的传记 太阳神赫鲁斯:古代神灵与工业文明最后之决战! 太空独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