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小说

苏联遗传学劫难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乐读窝小说 > 历史军事 > 苏联遗传学劫难

第十一章(10)

书籍名:《苏联遗传学劫难》    作者:笑蜀
推荐阅读:苏联遗传学劫难txt下载 苏联遗传学劫难笔趣阁 苏联遗传学劫难顶点 苏联遗传学劫难快眼 苏联遗传学劫难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苏联遗传学劫难》第十一章(10),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1948年八月会议之后,为了贯彻领导权必须掌握在“马克思主义者”的手里的原则,苏联学术界的几乎所有重要职位都向李森科的同党敞开了大门。现在,李森科垮了台,形形色色的小“李森科”却仍然独霸一方。作为李森科的近卫军,他们对现代遗传学抱有强烈的敌意,因而构成生物学革命的阻力。为此,从1965年起,在苏联学术界进行了一系列改组。撤销了一批最顽固的李森科同党的研究所所长职务,但还是保留了他们在实验室和部分研究室的领导职务。李森科长期把持的苏联科学院遗传学研究所宣告解散,另行组建普通遗传学研究所。李森科的舆论阵地《农业生物学》杂志停刊,另行创办《遗传学》月刊。其他生物学和农业科学杂志的编辑部也都大换血。同时进行人事调整的还有科学学位授予委员会,李森科的同党不得不让位于真正的遗传学家,学位授予标准相应地作了全面修改,一批原来因为纯粹的政治原因而未能获得博士学位的学者,这时终于戴上了博士桂冠。苏联生物学界的李森科近卫军尽作鸟兽散,生物学革命有如浩荡长风,荡涤着沉积几十年的污泥浊水,逐渐恢复了科学殿堂本来的清洁和庄严神圣。

李森科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从前位极人臣、在苏联呼风唤雨的李森科,现在只能在自己的庭院中,在落花流水中,在无边的孤寂之中,回忆他昨日的辉煌了。在形式上他并没有失去一切——他再没有任何显赫的官职,但他的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的称号,他的院士称号,根据苏联法律,他是终身享有的。但他在形式上的这些拥有对他又有什么意义呢?谁还会把他的那些头衔当回事呢?无论他还拥有什么样的头衔,他的科学叛徒的真相,他的骗子真相,总而言之,是他的小丑真相,他的恶魔真相,已经举世公认了。他本来以为可以通过出卖科学、出卖良心和人性而成为人上人,但最终,他却非但没能作成人上人,反而连作人的资格也丧失了——不把人当人的人,是不可能指望人把他当作人的!这对李森科来说,该是一种怎样可怕的刑罚啊!毕竟,这个世界还是属于人的,是人的世界;一个不被当作人的人,怎么能够在这个世界上混迹呢?更何况,李森科并非匹夫之流,而是学者出身,他的学者出身使他分外看重自己的人格尊严。但是,分外看重人格尊严的他,却因为失落了人的灵魂而丧失了人格尊严,没有了人的灵魂,没有了人格尊严,他纵然是学者出身,纵然还拥有社会主义劳动英雄和院士头衔,也仍旧不过是一具行尸走肉!法律对他网开一面,但良心和理性的法庭却没有宽恕他,良心和理性的法庭在精神上处他以死刑!他被永远钉上了历史的耻辱柱,无论是斯大林同志,还是赫鲁晓夫,无论是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力量,也无法解救他。他名字从此就和犹大这个名词一样,永远成了背叛、卑鄙、无耻的同义词!昔日的辉煌已遥不可及,遥不可及的辉煌无从掩盖今天的惨淡。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曾经那么精神抖擞的李森科,现在迅速地衰老了。

但是,李森科不甘心,他还要挣扎。苏联《十月》杂志在批判李森科的大潮中琵琶反弹,先是发表了李森科盟友、哲学家普拉托诺夫的文章,紧接着又发表了为李森科鸣冤叫屈的另一篇万言书。这些文章的作者再也无法否认现代遗传学的重要意义,再也不敢确认李森科对现代遗传学长达三十年的残酷迫害是正义的。他们所能做的,只不过是捍卫“特·杰·李森科所作出的无疑有重大价值的发现”;从来都不知道什么叫平等的李森科帮派,现在也要为平等而斗争了,反复强调李森科的所谓“米丘林生物学”与现代遗传学具有同等重要的价值,因而应该受到同等的待遇。但这些“大作”在苏联舆论界没有激起一点波澜——谁也不理会它们。孤苦伶仃的李森科帮派只好转而向“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其他国家的“马克思主义者”发出呼吁,长期迫害瓦维洛夫的好友、著名学者科斯托夫的保加利亚科学院院长托多尔·帕夫洛夫马上响应。当时保加利亚的政治气候甚至比莫斯科的政治气候还要严酷,因而帕夫洛夫比苏联的李森科帮派走得还要远。他出版了一本小册子《论达尔文学说和遗传学的辩证统一》。在这本小册子中,帕夫洛夫从“党性立场”而不是从理性的立场向李森科伸出了援助之手。他借助于斯大林时代的政治辞典,援引大量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的语录,论证李森科的所谓“米丘林生物学”不仅从生物学角度,而且从达尔文学说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都是正确的。对李森科的清算因此背离了正确方向。他据此对全面清算李森科的苏联学术界进行了严词谴责。但仅仅一个帕夫洛夫,在国际学术界微不足道的帕夫洛夫,当然不可能产生什么实际的影响力。他的微弱的声音很快就被国际学术界对李森科的轻蔑的嘲笑所淹没。

在轻蔑的嘲笑中,李森科走完了他人生之旅的?后一段、实际上也最艰难的一段。1976年,苏联科学院科学实验研究基地实验室主任李森科终于遗恨绵绵地走向了另外一重世界。他的棺材停放在苏联科学院主席团的大厅里,供他的喽啰们前往吊唁。那些喽啰自然要在悼词中对自己的导师大加吹捧,说死者对苏联科学乃至世界科学作出了多么多么伟大的贡献。但公众对此完全不予理会。在公众眼里,这不过是“米丘林生物科学工作者”上演的最后一出闹剧而已。

李森科及其“米丘林学派”从此销声匿迹。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苏东坡这个人 宋美龄全纪录 宋朝那些事儿:大宋帝国之沧海桑田 宋朝开国六十年 四野主力传奇 四合院分了:勾勒乱世中北京城众生百态 唐朝的黑夜 一本未被授权的传记 太阳神赫鲁斯:古代神灵与工业文明最后之决战! 太空独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