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小说

一路向西:东西方3000年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乐读窝小说 > 历史军事 > 一路向西:东西方3000年

第5页

书籍名:《一路向西:东西方3000年》    作者:陈舜臣
推荐阅读:一路向西:东西方3000年txt下载 一路向西:东西方3000年笔趣阁 一路向西:东西方3000年顶点 一路向西:东西方3000年快眼 一路向西:东西方3000年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一路向西:东西方3000年》第5页,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餐桌上,鱿鱼、海参自不必说,新疆特色小吃羊肉串更是必不可少的美味。虽说味道鲜美,但也有人不喜欢羊肉的膻味,这时就需要多放一点儿香料。问过当地人才知道,一般只有山羊肉膻味较重,绵羊肉则较轻。不过话说回来,地道的羊肉饭若没有点儿膻味,也许还有点儿美中不足呢!日语中的烤羊肉串叫作“シシカバブ”,但和日本的做法不同,这里的烤串一律不加青椒或洋葱,烧烤签上只有羊肉。
    “要说早些时候喀什的工业,似乎主要就是铁串、民族刀和铜壶制造了……哦,想起来了,还有马蹄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喀什就像是个铁匠铺……”刘家祥先生一边大口吃着烤串一边告诉我。
    这里每家每户都有一把铜壶。当有客人时,主人会在饭前和饭后用铜壶为客人倒水洗手。洗完手之后绝不可摆手,因为当地人认为洗完摆手就意味着把福报摆走了。当然,对摆手的忌讳与其说是崇尚洁净,不如说是珍视水源。因为无论是临近绿洲,还是身处沙漠,水在他们的生活中都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洗完手便开始上饭。虽然是菜饭,但看起来却很光亮。真不愧是用羊油炒好的,饭里的油很多,还有羊肉和葡萄干,吃起来有点儿像甜味饭团。
    “这是抓饭。”热副主任用汉语告诉我。
    “这样吃。”
    老阿为我示范。他先轻轻地将食指、中指、无名指伸到饭中,然后用大拇指捏起来送入口中。他身材魁梧,但手指十分灵活。虽然餐桌上准备了筷子,但用手抓才是最地道的吃法。
    “喀什的米饭是非常好吃的!”热副主任一边用手抓着米饭,一边告诉我。
    “那我也试试看。”我也入乡随俗地抓了起来。
    我看老阿和热副主任的抓法,觉得并无多大难处,但当自己真正尝试时,却发现并没有想象得那么简单。也许是没有捏紧,饭还没到嘴边就从指缝间掉了不少。
    用餐的乐趣除了味觉体验外,还在于边吃边聊。席间,我们的闲谈可谓轻松愉快。
    “这个宾馆之前可是苏联的领事馆。”热副主任告诉我。
    “哦,原来如此。”我有点儿惊讶。
    “您住的地方原来是总领事官邸,而我只能享受入住副领事宿舍的待遇。”老阿笑着说道。
    其实,苏联总领事馆的前身应该是沙俄总领事馆。19世纪末,荣赫鹏和斯文·赫定曾来到喀什。在他们的著作中,我们可以找到当时的总领事彼得罗夫斯基的名字。日本明治四十四年(公元1911年),大谷探险队成员橘瑞超来到这里时,新任总领事为德斯特洛斯基。1915年奥利尔·斯坦因途经喀什,时任总领事换成了梅斯切尔斯基公爵。1935年,到访喀什的《泰晤士报》特派员皮特·罗伯茨·弗莱明还曾在这个广阔的领事馆游泳池中畅游,对此,他后来的著作《穿越喀什》中有明确记载。
    是不是历代的沙俄领事馆都位于这里呢?其实,沙俄在喀什设立领事馆属于《里瓦几亚条约》的一项内容,大概始于1880年。当然,跨越了百年,现在的建筑已非当年,只不过可能是在同一地点而已。
    现在,已经没有人还记得起当年的事了。晚饭后,我独自一人在这座宏伟的宾馆里散步,却没有找到泳池的影子。是不是被填埋了?我询问了在宾馆值班的维吾尔族姑娘,她也不是很清楚。想来想去,我觉得如今的篮球场很可能就是以前的泳池。
    宾馆宽阔的场地内,平顶房分散各处。我入住的虽然是间砖造建筑,但年代看起来并不久远,也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苏关系尚在蜜月期时改建的吧!不同时期的游记都曾盛赞沙俄领事馆建筑的精妙绝伦,我也觉得这里确实是喀什数一数二的好地方。
    晚饭过后已是晚上十点多了。虽然喀什也使用北京时间,但这座西部边城的实际生活时间和北京相差两个多小时,所以北京的上班时间是八点,这里却是十点,晚饭八点半开始,其实相当于北京的六点半。当然,晚饭过后这里依然明亮,似乎没有暮色将要降临的样子。
    在宾馆内转了一圈儿后,我便坐在了庭院的长凳上,和往来的人随意闲聊起来。虽然只在这里住了四天,但长凳杂谈却是每晚的惯例。热副主任、阿依哈姆女士、刘家祥先生、翻译小方、汉族青年李长惠以及宾馆工作人员老杨都曾和我相谈甚欢。方晓华看起来只有二十二三岁的样子,所以我称他“小方”,后来问过才知道他已经到了而立之年,早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了。
    “啊,都十二点了,看来得早点儿睡了。”闲聊中我们完全忘却了时间,也忘却了时差。
    “其实这边的十二点不过是刚刚天黑而已。”健谈的老杨似乎还不尽兴。
    闲聊的人中,我从来没有碰到老阿的身影。也许是回到了家乡,门生故旧接踵而至,使他无暇脱身吧!
    
    0 3
    三藏法师玄奘取经归来时曾途经喀什。去时,他经阿克苏往西北方向走,翻过天山博格达峰后再沿伊塞克湖西进,返回时穿过帕米尔高原,后经喀什向东南方的长安行进。
    《大唐西域记》中曾称喀什为佉沙国,并做注释如下:
    旧谓疏勒者,乃称其城号也。
    对于喀什,玄奘的评价近于苛刻。在他的记述中,虽然对喀什温和的气候多有赞赏,但对当地人民却并无好感:
    人性犷暴,俗多诡诈,礼义轻薄,学艺肤浅。其俗生子,押头匾 ,容貌粗鄙,文身绿睛。
    不过,清朝文献中的记录则与之大相径庭。比如乾隆后期的《西域总志·喀什噶尔列传》中记录如下:
    皆知礼法,敬中国官长,不似阿克苏以东之悍然村野状。
    意思是说,阿克苏以东的人粗野好斗,而喀什人则温顺、知礼。
    从玄奘生活的初唐到清朝乾隆时期,岁月流经千年,风俗人情的变迁自然也如沧海桑田一般。
    从地图上看,喀什因帕米尔谷道和印度次大陆相连,西接土耳其斯坦(某些外国人沿用的对里海以东广大中亚地区的称呼),南靠昆仑山脉,经和田、楼兰及敦煌,与中原相通。此外,喀什还紧邻塔克拉玛干沙漠北部的绿洲群。这里自古就是交通要塞,也是各色人等会集的场所。大谷探险队的橘瑞超在他的《中亚探险》中有如下表述:
    喀什人种甚多,宛如种族市场。
    “种族市场”的形成自然和当地不同民族之间相互通婚有关。根据白鸟库吉的《西域史上的新研究》记载,喀什居民主要有雅利安人、土耳其人和藏系人三种。
    晚饭前,我曾站在喀什街道的某个角落眺望往来人群,果然是种族各异。虽然他们大都属于维吾尔族,但容貌各有特色。比如,老阿的长相就和汉族人几乎没有差别,但也有像宾馆中的一位服务员那样栗发碧眼,特征显而易见的人。此时此地,看着这些不同的人种交互往来,却丝毫没有感到任何隔阂和歧视。
    之前清政府认为,风俗习惯不同的人住在一起容易引发矛盾,如果隔离开来就会减少冲突的发生,所以当时的民族政策以分住为主。小小的一座喀什城,被分成汉城和回城两块,即原住民住回城,新迁入的汉人住汉城。
    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就是原来的回城,而汉城则在距此十公里以外的地方,现名为疏勒县,是一座后建的城区。不过话说回来,相距十余公里其实也没有发挥多大的隔离效果。
    不管新城区如何建设,由于政府机构依然位于古老的回城,所以来自印度和西土耳其斯坦的商人都会聚集于此,沙俄和英国的领事馆也选址在这里。汉城依旧是汉城,一般多是天津商客住在那里,但他们的大宗货物交易依然集中在回城。此外,为了便于向汉族兜售日用品,汉城城门口还设置了一个维吾尔族专用的露天市场。
    现在的英吉沙尔县就在城内建了一堵隔离墙,将一座城分成南北两段。不过通过严惩来禁止,确实是一种有违常理的极端做法。
    
    0 4
    到喀什后,我最先参观了当地的民族中医院。
    在这之前,我一直以为中医只是汉族医学;但到这儿之后我才发现自己的想法有点儿偏颇了。其实,汉语也就是中国人使用的语言,既然作为少数民族的维吾尔族、蒙古族、藏族等各族人民都是中国人,那么维吾尔语、蒙古语、藏语自然也属于汉语的一部分。由于汉语所包含的范围较广,所以中国并不使用“国语”(日本是单一民族国家,所以国语仅指日语)一词,而是将以北京话为基础的标准语称为“普通话”,即普遍通用的语言。同理,中医就是中国人传统的医术。蒙古族、维吾尔族等都有各自民族独特的医疗方法,所以他们的医术自然也应该被称为“中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虚胖:健脾、祛湿、补气 心流:棋盘上的她 导读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 导读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 导读尼采《悲剧的诞生》 导读德勒兹与加塔利《什么是哲学》 导读德勒兹与加塔利《千高原》 生而摇滚 日本失落了吗:从日本第一到泡沫经济 暗知识:你的认知正在阻碍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