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小说

一路向西:东西方3000年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乐读窝小说 > 历史军事 > 一路向西:东西方3000年

第16页

书籍名:《一路向西:东西方3000年》    作者:陈舜臣
推荐阅读:一路向西:东西方3000年txt下载 一路向西:东西方3000年笔趣阁 一路向西:东西方3000年顶点 一路向西:东西方3000年快眼 一路向西:东西方3000年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一路向西:东西方3000年》第16页,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伊斯兰教渗透到西域的时间大概在高仙芝在怛逻斯战败前后,对此前面也有所提及。也有研究说,公元966年,掌控喀什政权的布格拉汗皈依伊斯兰教,成为该地伊斯兰教信仰的滥觞。
    无论如何,佛教退出历史舞台、伊斯兰教隆重登场的时间在10~11世纪。生活在13~14世纪的马可·波罗也曾行至喀什。据他所说,当地居民多崇拜穆罕默德,而佛教的痕迹早已化作历史上空的烟云了,似乎只有敦煌和哈密依旧死死地坚守佛教信仰。
    “下午我们先去公园,然后参观遗址。”刘家祥先生说道。
    在土鲁森家吃完饭后,回到宾馆正好是午休时间。我虽然没有午休的习惯,但迷迷糊糊地躺了一会儿,也觉得身心都舒坦了许多。
    
    0 2
    这里虽然比北京时间晚两个小时,但我们的计划依旧顺利推行。四点零五分,我们入住的宾馆前开来了一辆国产“上海牌”汽车,不过车声控制得非常小。我感觉司机应该有消掉汽车声音的技术,但为了让宾馆里面等待的人能够闻讯出来,他才调到了所需要的最小音量。司机是维吾尔族人,名叫艾拉夫,约莫五十五岁,看起来温厚谦和、处事慎重。大家都叫他“老司机”。我想,这不仅仅是因为他年龄较大,更是因为他的为人和驾驶技术广受尊敬吧!
    我们一行出发前往喀什市人民公园。街市上零散的露天市场虽然基本都看不到了,但由于是周日的缘故,出来散心的人还是比平时多很多。坐在车里,我无意间发现这里的公交车驾驶员好像是女性居多,于是我有意数了数。果然,到公园之前我所遇到的三辆公交车中,有两辆的驾驶员都是女性。
    公园里的人自然比平时多了不少。我们一边欣赏园内的美景,一听倾听公园管理人员的讲解。当我听到这个公园有四百多亩时,不由得又在脑海里计算起来。
    “四百乘以二百……看来有八万多坪呢!”
    据说这里原本是一片荒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建成了公园。不过现在里面已经有了小动物园、人民宫和茶馆等。现在人民宫正在整修,所以暂停营业。园内也有果树林,其中有一部分是外来的树种,这些树种专门用于研究,看来称该区域为果树实验园比较合适。
    公园内的花坛分布各处。小路通幽处,路旁夏花盛开,游人慵懒地走在上面,有说有笑,好不热闹。手持乐器的人最能吸引游客的眼球。我不禁感叹,维吾尔族真不愧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另一边,两名长着栗色头发的维吾尔族少女正坐在长凳上大声读书。我上前问过才知道,她们是初一学生,刚才读的是汉语课本,是暑假作业的一部分。
    公园里的长凳上坐满了游人。当然,有的年轻人坐在草坪上,也有人干脆躺在上面。正如我在土鲁森家看到的那样,维吾尔族人的生活几乎都和“坐”密不可分,无论到哪里他们都可以迅速地席地而坐。这种情形在乌鲁木齐这样的大都市里也能看到,他们就像坐禅一样盘腿坐在路边。虽然说日本的“坐”也是生活中的主流,但一般都会脱鞋,而且坐在家里和户外完全是两种样子。我觉得这和日本降雨较多而导致地面潮湿,人们无法随即安心就座有关吧!
    我们在公园里待了一个小时,但一半时间都是围坐在葡萄藤缠绕的凉亭下吃着美味的水果,所以在园中散步的时间也就只有半个小时而已。对此,要对园中的见闻发表一点儿见解似乎会有偏颇之嫌,但我在这里确实没有看到一对情侣。也许是诉说着甜言蜜语的情侣们不愿意选择这种人流穿梭的地方吧,但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却常有年轻情侣走在街头巷尾、公园或者西子湖畔,在朦胧月色之下牵手同行也是极为普通的事情。
    “维吾尔族人是不是太腼腆了。”我这样想着。
    人民公园前面有个广场,国庆节活动或媒体采访时往往选在这里。先到一天的刘家祥先生告诉我:“如果昨天早点儿赶到,就能看到盛大的庆祝活动。夜间这里灯火辉煌,非常美丽!”他惋惜了一番。
    前天,喀什当地举办了庆祝活动。那天,我刚好从天山北路的石河子出发去往乌鲁木齐,晚上住在郊外的一家宾馆,所以只能听见远处传来的微弱鼓声。
    1973年中共第八届十中全会召开的时候,我曾旅居北京。当时,城中的主要建筑都装上了彩灯,从宾馆的阳台上就可以看到华灯闪耀的北京夜景。“那边是民族文化宫,民族文化宫对面是广播电视台……”侄儿一一告诉我。
    然而,我如今虽然身在喀什,却很难想象那晚灯火辉煌的夜景。前面我已经介绍过,我们入住的宾馆是曾经雄伟壮观的苏联领事馆,但馆内建筑都是平房。也许是这里土地资源丰富的缘故吧,相关建筑都不会很高,就是民族中医院那样的公用建筑也只有两层,而集市上的建筑最高也不超过三层。由于外围城墙较高,所以城内的建筑往往从外面难以看到。加之路边风景树高大参天,也会遮住远眺的视线。
    后来,我透过车窗看到一座国家机关建筑模样的拱门上,布满小灯泡的电线依旧留在上面,看来小灯泡的摆放还颇有一番讲究。看着这些,我也终于打开了想象的大门。
    
    0 3
    我们再回望一下喀什的历史。
    本节之前,我曾将怛逻斯之战后唐朝衰落到成吉思汗出现的四百余年的历史蜻蜓点水般地提了一下。其实,我对这一段历史还有些不甚明了。
    唐朝之后,占据中原的宋王朝一直面临北方强敌辽、金、元、西夏等强力对手的威胁,根本无暇顾及西域事宜。中原和西域之间的通道河西走廊则控制在西夏手中。
    当时,吐蕃、回纥等政权相继掌控西域,但他们却不像汉族那样擅长记录历史,所以这一段历史也留下了诸多空白。
    其后,辽国(契丹族)的耶律大石被金国所追赶而逃到西域,却征服了西域的回纥。耶律氏建立的政权史称西辽,史学家又称其为黑契丹。西辽前后历经五代统治者,政权延续了九十多年,但关于辽国的历史,他们却没留下只言片语。中国史书称他们的最高统治者为天佑皇帝,史学家则称其哈喇汗。由此可见,对于本民族的历史,他们似乎都漠不关心,反而任由他人撰写,以至于连最高统治者的名字都含混不清。
    土耳其裔人在西域北方的阿尔泰山附近建立了乃蛮王国。该国最高统治者虽然被金国授予大王称号,但在成吉思汗的铁蹄威慑下整日忧思旦夕,其子屈出律无奈亡命西辽。西辽将公主嫁他为妻,却不想被他偷梁换柱夺走了政权。
    12世纪到13世纪初,西辽因屈出律失败的方针,政权动荡,本人也成了众矢之的。没多久,屈出律好不容易费尽心机窃取的政权就被成吉思汗所灭。后来,成吉思汗将包括喀什在内的西辽土地全部交由其子察合台掌管,世袭罔替。不过我前面也讲过,察合台汗不久又将其一分为二,喀什也因此成为东察合台汗国的中心。据史书记载,元代的喀什被称为合失合儿,明代则改称哈实哈儿。
    四分五裂的察合台汗国后裔们,最终被来自撒马尔罕的和卓家族所灭。后来,和卓家族内乱频繁,未能逃过被强大的准噶尔王国消灭的命运。
    喀什地区的和卓家族中,黑山派的势力较强,所以白山派的首领阿帕克和卓就受到了驱逐。阿帕克和卓是第一代阿扎姆和卓长子穆罕默德·伊敏和卓的孙子,在喀什地区颇有威望。即使如此,在武力斗争面前的胜利才是最终的决定要素,所以在黑山派的压迫之下,他只得逃到西藏。
    当时,准噶尔王国的势力如日中天,噶尔丹汗曾在西藏的达赖喇嘛座下修行,所以阿帕克和卓想通过达赖喇嘛向噶尔丹求援。
    白山派的阿帕克和卓受到打压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喀什地区的最高统治者伊什梅尔倒向了黑山派。
    准噶尔王国的噶尔丹汗欣然接受了达赖喇嘛的斡旋,于是果断率兵南下,占领了喀什和莎车,并将以伊什梅尔为首的察合台汗国贵族全部带到了准噶尔。
    就这样,阿帕克和卓得以回归故土。噶尔丹将这里的内政全部交由阿帕克和卓掌管,只派本国税官驻留。当时大概是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虚胖:健脾、祛湿、补气 心流:棋盘上的她 导读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 导读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 导读尼采《悲剧的诞生》 导读德勒兹与加塔利《什么是哲学》 导读德勒兹与加塔利《千高原》 生而摇滚 日本失落了吗:从日本第一到泡沫经济 暗知识:你的认知正在阻碍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