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小说

中国经济2019:点题后改革时代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乐读窝小说 > 杂文随笔 > 中国经济2019:点题后改革时代

“独角兽”——旧经济破坏者,新经济开路先锋

书籍名:《中国经济2019:点题后改革时代》    作者:王德培
推荐阅读:中国经济2019:点题后改革时代txt下载 中国经济2019:点题后改革时代笔趣阁 中国经济2019:点题后改革时代顶点 中国经济2019:点题后改革时代快眼 中国经济2019:点题后改革时代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中国经济2019:点题后改革时代》“独角兽”——旧经济破坏者,新经济开路先锋,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自2013年风投家艾琳·李(Aileen Lee)首次提出“独角兽”概念起,那些被称为“独角兽”的企业就掀起欧美PE(私募股权投资)/VC圈的狂热追捧,如今这把火也烧到了中国市场。一边是国内“独角兽”企业以前所未见的速度奔涌而出,频频爆出巨额融资,不断刷新创投市场纪录,甚至玩起了竞价融资模式,让投资人捧着钱任由“独角兽”挑;另一边是围猎“独角兽”如火如荼,意图把它们圈在自个地界内,如成都划地1006亩建“独角兽岛”,天津盖“独角兽大厦”,西安放言企业只要上“独角兽”榜就给300万元……一边是“独角兽”蜂拥上市,一只只奔向了美股、港股,集中度之高、行动之仓促闻所未闻,连敲锣仪式的道具都摆不下了,甚至出现2家公司共用1面锣、8人同敲的奇景;另一边是监管层推出CDR,力邀在国外上市的“独角兽”回归A股,让“独角兽”一夜身价百倍,却让股市承压,被股民嘲讽为IPO“邀请制”改革。对此,有人赞叹中国转型期新动能之蓬勃,也有人认为“独角兽热”只是资本炒作的噱头。天下企业熙熙攘攘,为何是“独角兽”独领风骚?

“独角兽”来势汹汹,背后显然有其自成一派的生成机制。

一、N个创新人物。没有马斯克、乔布斯,就没有今天的特斯拉、苹果,没有李彦宏、马云、马化腾就没有今天的BAT,“独角兽”企业的市场估值本质上是人才的资本化,既需要集聚专业技能精通的技术型人才,也需要懂管理、熟市场、通金融、善驭人的经营型人才,更需要能前瞻大势、激活创新活力的战略性人才。

二、新商业模式。通过对传统的盈利形态、业务形态模式层面的改造,带来效率及用户体验的革命性提升,独树一帜地改变甚至颠覆行业或大众的日常行为方式,既具备不可替代性,又符合未来发展趋势。如抖音算法推荐+音乐+短视频+社交的商业模式不仅革新线上娱乐方式,吸引日活用户1.5亿人、日均播放量超10亿次,甚至化身“爆款”制造机,与微信、微博并称为“两微一抖”,成为新营销标配。

三、资本孵化。资本金融是“独角兽”跨越成长瓶颈、实现持续发展的基础,以种子、天使、VC为主要内容的创业融资体系满足从实验室到小范围内应用再到规模化生产的资金需求,多层次资本市场为核心的直接融资体系为风险投资退出通道提供保障。尤其在“赛道论”(投资人无须相马,只需要给所有赛道的马押注,总有一匹是赢家)的盛行下,饲料充分的“独角兽”“烧投资人的钱,创自己的业”,迅速“吸粉”壮大。以4个月内融资140亿美元(创全球有史以来最大的私募股权融资纪录)、估值1500亿~1600亿美元的蚂蚁金服为代表,在一级市场上,“独角兽”企业估值增长速度已经快于通过上市达到相应估值的速度,很多“独角兽”公司的估值远远超过不少上市公司的估值。

四、借助相关资源。“独角兽”的发展需要成熟的上下游配套资源、完善的产业链支撑,其业态、模式、技术的新意又在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的信息基础上萌芽,最后量变引起质变。

五、利用行业特征。隔行如隔山,企业发展方式不能一概而论,因地制宜、因业制宜才能开拓符合行业发展趋势、满足市场需求的发展路径。若简单粗暴地套用新模式、新技术,即使短时间内夺人眼球,也不过是“站上风口的猪”,风停了便掉下来摔死了。共享雨伞、共享篮球等公司的陨落便是前车之鉴。

六、管控新空间。一方面,它布局新兴行业,这些领域不仅尚未形成政策门槛,且更容易抢占发展先机和话语权,还对投入要素要求不高,更容易短时间内崛起,无人机先驱大疆创新、自销毁分享鼻祖Snapchat都是开拓新领域占领市场空间的例证。另一方面,它闯入金融、医疗、教育、公共交通等依赖“牌照”作为门槛的行业,从一定意义而言,“独角兽是嚼着垄断者的骨头成长的”,具有垄断性质的产业已形成令人垂涎的垄断利润,吸引嗅觉灵敏、反应奇快的“独角兽”蜂拥而入,微信支付、滴滴出行便是这类“独角兽”代表。

七、狂挖墙脚。人才是创新创业的第一资源,“独角兽”成长更离不开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这也导致它们在挖墙脚方面无所不用其极。网传特斯拉中国工厂开三倍工资从上汽集团挖人,硅谷也流传着当地“独角兽”不断“捕猎”如谷歌等科技巨头里的人才,甚至连给技术人才做饭的厨师都不放过的传闻。

八、马太效应的独享者。在“独角兽”的世界里,只有第一,没有第二。受益于要素资源倾斜,“独角兽”集资本、人才、技术等资源于一身,肆无忌惮地围剿市场上的其他玩家,导致产业间、区域间出现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局面,最终成为马太效应的独享者,赢家通吃。

在“独角兽”生成过程中,其本身不仅客观上倒逼现代金融体系完善,还作为各类创新创业资源集聚中心释放新人才红利、信息红利,更加速颠覆传统产业、培育前沿产业,引领全球技术、模式、业态发展。概言之,“独角兽”在创新、金融、人才、信息、产业五个维度为经济注入新动力、打造新引擎,成为新经济的开路先锋。正基于此,“独角兽”又注定将成为旧经济的破坏者,对旧经济运行机制与模式造成釜底抽薪。

一、“独角兽”由资本外部推动指数式发展,革新企业发展模式。它们快速催熟、膨胀的发展形态几乎让原有的企业经营模式相形见绌,其核心是由外而内发展,即外部资本支持,加大产品(或服务)开发、投放力度,从而迅速打开并占领市场,短时间内指数式发展,颠覆传统企业由内而外、线性发展的路径。两者最大差异表现在:“独角兽”的资本来自PE/VC、各类创业基金,这类资本以企业未来盈利、经营管理等为交换条件,放大杠杆充分补充企业资金需求,投入资金本身无须偿还;而中小企业95%的融资来源于向金融机构借款,不仅有严格杠杆限制,且在一定期限内须履行还本付息义务,仅此一条就与“独角兽”无缘。

二、“独角兽”天然地与政府对冲。它们与生俱来携有超前性、迭代性、颠覆性、不确定性、爆炸性、风险性的基因,而政府则是中性化、稳健的。横冲直撞的“独角兽”令商业模式和业态的创新不断涌现,监管对象和场景也随之颠覆。但监管思维、手段和方法缺乏前瞻性,仍停留在先前适用于传统经济、传统产业、传统产品的体制框架内,这往往令政府措手不及,要么监管严重滞后,出了问题再解决,陷入被动补漏的局面,P2P“爆雷”、网约车乱象、共享单车过剩、直播闹剧等无不是前车之鉴;要么是闭门造车,忽略新兴产业的市场发展趋势,简单粗暴地套用传统监管规则和制度,结果往往适得其反,扼制新业态创新发展的积极性。

三、“独角兽”对资本市场的传统玩法提出挑战,甚至撼动传统制度。它们非线性成长下的非典型性融资需求,倒逼工业经济体系下成形的资本金融体系发生颠覆性革新。美国是资本金融市场创新的肥田沃土,“大而美”的“独角兽”格局与其资本金融创新相辅相成,如DR便创于美国。中国为不错过“独角兽”发展成果,引境外上市的“独角兽”企业回归A股,便在今年紧锣密鼓地提出并实施CDR。鉴于中国目前的法律框架及相关规定,注册地在海外的公司并不能直接在A股上市,而采取CDR的方式,接纳同股不同权、保留VIE(协议控制)结构,不仅上市手续简单,且发行成本相对低。但问题在于,一股一权、同股同权是我国《公司法》基本原则,而《证券法》又规定,上市公司必须是股份有限公司,因此,我国上市公司无法运用“同股不同权”。至于VIE架构的概念则在我国长期处于灰色地带,从未在法律法规中被明确认可或者否认,监管也一直处于较为被动的状态。显而易见,“捕获独角兽”的重要载体CDR,突破性地对双重股权结构、VIE架构表现出宽容和接纳的态度,对《公司法》、《证券法》、《商法》等传统法律制度提出了挑战。无独有偶,香港股市也为CDR度身定制,变革游戏规则,紧随CDR新规,宣布近24年来意义最为重大的港股上市制度改革,接纳双重股权结构。

即便如此,“独角兽”的破坏性创新仍然成为饥渴的资本竞相追逐的风口,将“唯快不破”奉为圭臬,与追求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相去甚远。打造一只“独角兽”甚至成了“流水化作业”,只要找准平台,创造一个概念,进入融资—烧钱—“吃人”(围剿其他玩家)的循环,继而得到高估值,新的“独角兽”企业就此诞生。这样的速成模式催生了泡沫,国内PE估值普遍高达20倍,相当于“独角兽”们把未来二三十年的预期收入都折现到了今天。这些企业就此进入一个死结——初期无造血能力,唯有输血续命;后期要经历较长时间夯实底部的过程,熬不过的或资金来源断了的,只有死路一条,成为客观上的投资“陷阱”。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牛津通识读本:隐私 顿悟时刻:深度察觉自我发展 超级心智:如何成为生活和工作中的超人 鲁邦的女儿 财务自由新思维:索罗斯的投资哲学 给爸爸妈妈的儿童性教育指导书 决策思维 信念共同体:法和经济学的新方法 意志力陷阱 马拉多纳自传:我的世界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