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先锋集团精神代代相传
◎ 译者:李天骋 中证指数公司
公司上下所有人都认为先锋集团必须坚持公司基本理念:低运作成本、纪律化投资理念、高品质服务、免佣销售、真诚沟通——总之就是投资人利益至上。
1995年春,66岁的博格开始考虑工作移交。他希望在自己身体状况良好时离开先锋集团。在公司度过辉煌的一年后,眼下看来是交接班的合适时机。公司管理业绩卓著,投资人纷纷来电要求将资产委托给先锋集团管理。
同时,这也是确保管理层平稳过渡的好时机。博格最先希望由 Jim Riepe接管公司,但Jim已于1982年离开了公司。博格对此痛心疾首。1982年9月,博格聘请了Jerald L.Stevens做先锋集团总裁,希望将他培养成公司 CEO 的继任者。Stevens 先后毕业于耶鲁大学和哈佛大学,在1967年毕业后曾就职于威灵顿资产管理公司。他于1973年离开威灵顿公司,之后曾担任耶鲁大学负责财务和校务管理的副主席。尽管博格认可Stevens的能力,但他和博格及董事会气场不合,最终于1984年离开先锋集团。
之后博格开始重用他新雇的助理 John J.Brennan。同 Riepe 一样, Brennan是个完美的人选。他年轻,聪明,善于表达,精力充沛,进取心强,诚实可靠。最重要的是,他具备博格的价值观,即以投资人利益为上。
尽管早在博格1982年聘用Brennan不久即把他当作接班人,但公司从来没有对外正式宣布。Brennan 于1985年升任公司首席财务官,1986年成为公司副总裁,1987年进入董事会,1989年成为公司总裁。
即使博格认定 Brennan 做接班人,但从来没有白纸黑字发过文。在1990年先锋集团制作的一本名为《先锋集团的优势》的小册子里,有一张Brennan跟摩根和博格在一起的照片,文字说明写道:“1989年年中,Brennan就任公司总裁,先锋集团精神代代相传。”
■ ■ ■
1995年年初,在博格决定让贤之前,有人提出根据先锋集团的公司章程,董事会成员不得超过70周岁,暗示博格最多只能继续留在董事会4年。博格表示他不会主动退位,除非身体情况不允许。他说:“如果我能活到70岁,那么我相信先锋集团董事会一定会考虑修改规章。”
博格了解自身的身体状况,在每天离开办公室前,他都会祈祷明天还能正常上班。对公司大部分员工来说,博格的身体状况是公司的禁忌话题。大家心知肚明博格健康状况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不清楚他还能撑多久。有人还认为博格出于健康考虑也应该尽早退休。
博格的健康状况同样让董事会感到担忧。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董事会就预期 Brennan 会继任公司 CEO。但他们担心投资者对 Brennan不熟悉。另外,只要博格还在位子上,别人的风头就不可能盖过博格。所以,董事会建议博格赋予Brennan更大的职权,更多抛头露面的机会。Barbara Hauptfuhrer 说:“我们不希望让投资者认为先锋集团只依赖博格个人,我相信Brennan跟博格理念一致。但只要博格还在位,别人就很难崭露头角。”
博格答应了董事会的要求,他希望管理层实现平稳过渡。Brennan逐渐获得实权。他在更多场合发言,他的名字也出现在更多的媒体报道中。同时,他也开始直接同先锋集团的大型机构投资人会面。博格只在重大决策上向Brennan提供咨询建议。由此Brennan在公司的话语权逐渐加大。对他而言,一方面,他知道他终将完全执掌公司,另一方面,他也不得不小心谨慎,特别是对博格始终敬重有加。
先锋集团的员工对Brennan非常认同,也对他充满期待。博格一直表现强势,以至于他的缺点往往被人忽视。先锋集团的一些人相信,博格身上的缺点有一天终将拖垮公司。比如,博格对技术没有兴趣,且对激进型的基金充满鄙视。博格从不搞海外基金产品,也不扩展海外市场。Brennan正相反,他是个技术爱好者,也不反对扩展海外业务和增加高风险基金品种。很多员工认为他能带领先锋集团走进“后博格时代”。
另外,尽管员工崇敬博格,但他们同样感觉到行业在发生变化,而他们不确定博格是否能够审时度势。Jim Norris 说:“我觉得博格的长项并不在于管理公司方面。尽管他自己不承认,但他曾经说过他从来没有管理过任何人。Jack Brennan是一个很好的管理者。博格的角色是一位领袖,他给出了公司的愿景。”
当然,公司上下所有人都认为先锋集团必须坚持公司基本理念:低运作成本、纪律化投资理念、高品质服务、免佣金销售、真诚沟通——总之就是投资人利益至上。尽管在“后博格时代”,可能会对公司理念做一些调整,但先锋集团的公司架构必须得到传承。公司内部人士曾说过:在公司里,没有人会希望在博格离开后先锋集团选择上市,让每一位员工发财。所有人都明白,公司成功的基石是公司特有的架构。
■ ■ ■
尽管博格计划退休,但他在行动上并没有表现出即将退居二线的懈怠。1994年12月,博格和Brennan等其他6位公司高管在费城郊外的一处培训中心开了两天战略讨论会。博格依然表现得非常强势,与会的人中有人回忆到当时没有就一些问题展开充分讨论。1995年5月,博格在《华尔街日报》上读到先锋集团签署了一份多家基金公司向加州州长的联名信,要求他向面临市政债违约的橘县(Orange County)施压。博格没想到,公司在公开信上签字前居然没有请示他的同意。
在这之后不久,博格迅速做出了退休的决定。在此之前,只有Brennan知道这个消息。博格在先锋集团1995年5月19日的董事会上正式宣布辞职。他心里清楚,他的心脏疾病导致他的身体状况难以预料。另外,他也不想在退休后继续把持公司的领导权。最重要的是,他希望他能在公司最好的时候退休。到1995年,先锋集团已经成为行业里最成功的公司之一。每天博格办公室都收到大量感谢信。
在5月19日的董事会上,博格宣布他将于1996年1月31日正式卸任公司 CEO,但如果董事会同意,他将保留董事长职务。博格表示,卸任后他将每周工作四天,因此其实他并没有完全放权。他还说在他退休后将继续关注投资者的权益,会写作,会演讲,也会继续关注行业动态。简而言之,博格还是博格。
5月25日的新闻稿宣布了以上细节。新闻稿最后引用了博格的话:“我还在你们身边。”此外,新闻稿也宣布了博格提名 Brennan 继任公司CEO。博格称“Brennan是我能找到的最合适人选——智慧、勤奋、有判断力”。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博格提议将对新CEO的任命延后7个月,他认为需要给投资者留出时间适应这种变化。
在消息公布后,公众普遍认为博格宣布退休是因为他快要进行心脏移植手术。博格继续收到大量投资者来信,甚至有人建议他采用红辣椒疗法治疗心脏疾病。博格回信称自己身体状况很好。Lown医生也表示,从来没见过哪一个病人在病情如此严重的情况下还能活那么久。医生说:“这对作为医生的我和其他病人而言,都是一个典范,一个不向病魔屈服的典范。”
媒体对博格退休的消息给予了大量正面的评价。《共同基金市场新闻》(Mutual Fund Market News)报道说:“分析师、行业观察员和管理专家都赞赏这一人事调整。同时我们也对博格的退休感到遗憾。”埃默里大学管理学教授Jeffrey Sonnenfeld,同时也是一本论述高管传承的专著《英雄的告别》(Hero?s Farewell)的作者说,对先锋集团来说,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Brennan由公司内部培养,确保了公司文化的持续,也减少了更替所带来的摩擦和人事斗争。
博格一直为先锋集团的未来担忧,害怕先锋集团有朝一日荣光不再。此时,先锋集团的未来掌握在新领导手里。尽管大家都相信他会秉持公司理念,但大家也清楚他不可能仅仅是博格的传声筒。《共同基金来信》(Mutual Fund Letter)的编辑Gerald Perritt说:“世界上只有一个博格。Brennan能更好地平衡各方,而先锋集团在未来正需要有这种品质的管理者。”管理咨询公司Hay的执行董事Ken Martin说:“Brennan是完美人选。因为他跟博格是两代人,是师徒而不是同辈的关系,Brennan有很强的进取心,也善于审时度势,才能获得博格的赏识。”
CEO 换人带来一些疑虑。第一,Brennan 能否继续将投资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Samuelson认为先锋集团的投资者至上的理念是它与其他共同基金的最重要差别。先锋集团的其他支持者认为,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牛市中,将投资者利益至上是比较容易的。他们担心在市场下跌时,Brennan是否能坚持先锋集团的理念。
第二个问题涉及Brennan和整个共同基金行业。毕竟Brennan不是博格,先锋集团同富达的竞争可能不再像是博格时代善恶分明的道德剧。先锋集团的部分高管担心,Brennan受博格的教诲时间太长(13年),能否独当一面值得观察。他们认为尽管博格退休,但新掌舵人的政策还需延续博格的理念。
第三个问题涉及Brennan是否愿意调整先锋集团的商业战略。尽管先锋集团的大部分人希望新CEO能清晰表达其核心价值,但他们也希望新CEO采取更务实的做法。1992年在Skytop讲话之后的3年里,博格在以下5个方面改变了公司长久以来坚持的价值观:增加了激进策略的基金品种Horizon Fund;启动了IT技术的升级;先锋集团的投顾项目也终于获得成效(尽管有人批评该项目花费了太多时间);打造了超低费用基金Admiral Fund;在凤凰城建立了新办公室。但部分高管还是希望做出更多的变革。
最后一个问题跟前一个有关,就是先锋集团是坚持做资产管理业务,还是升级为金融服务集团。博格一直以来就不打算发展成金融服务集团。他举了富达进入信用卡领域的失败案例。部分先锋集团的内部人士希望他重新考虑。有人认为,尽管进入大额存单业务或保险业务会提高费率,但由于先锋集团本身已经具备强大的固定收益管理能力,因此进入这些行业对先锋集团是有利的。其他人看好经纪业务。而另一个考虑是扩展国际业务。先锋集团一名高管说:“我们迟早是要进入欧洲市场的,但只要博格活着,恐怕我们就做不到。”
1995年,Brennan在一次公开场合提到了他的规划,他表示:“个人电脑已经能够取代电话。没过几年,投资者就将可以通过电脑申购先锋集团的基金。我希望先锋集团在技术上能够保持领先。”Brennan 还表示他将继续发展指数基金。正如博格所说,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指数投资理念是可行的。其他对手将发现难以同先锋集团进行竞争,因为先锋集团做到了费率最低。
Brennan有一次同作者谈到了他对先锋集团转型的想法,他比较了自己跟博格的差别:“我不会成为博格,我也不希望成为博格。但我必须能向投资者、向整个行业清晰表达公司的战略。我不会完全照搬博格的做法,但我会跟他一样执着。”
接着他谈到了转型之路:“公司跟10年前有很大的不同。公司有了更多资源,可以进行转型尝试。我们将投资2000万美元用于新技术。这在10年前相当于公司经费的20%。我相信我们跟客户的交互方式将发生重大变化。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坚持不变的东西,那就是我们的价值观。”
当问及哪些方面会发生变化,他说:“我不会做‘为了变化而变化’的事情。我不会做‘新官上任三把火’的事情。我想回答的问题是,当我卸任时,先锋集团是否依然是行业里最受人尊敬的公司?我们是否为投资者创造了更大的价值?在持续的竞争环境中,我们的核心价值是否保持不变?这是我衡量工作业绩的标准。”
Brennan 回想起他在先锋集团工作的13年,表示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公司对理念的坚持。“尽管公司越来越大,但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没有发生一丝变化。我们的高管收入都不高,没有人拥有公司的配车、公司提供的车位,也没有人有俱乐部的会员资格。只有我的办公室有窗户,为此我还感到特别惭愧。我们坐飞机坐经济舱,吃饭在公司食堂,也不打高尔夫。”谈到公司这几年所积累的财富,Brennan自豪地说:“我们在花公司的每笔钱时,都像从自己的口袋里拿出来一样。”
谈到薪酬,他说:“我们的很多竞争对手都嘲笑我们,因为我们的高管薪酬远没有到上千万美元。公司挣的钱都分给了我们的股东。当然,行业也羡慕我们是家特别纯粹的公司。我觉得每个行业都需要有一家像先锋集团这样的讲情怀的公司。”
■ ■ ■
让博格感到欣慰的是,当他宣布将退休的时候,很多老朋友,甚至旧敌人,都充分肯定了先锋集团的成绩。Robert Doran此时是威灵顿资产管理公司的主席,已经忘记了跟博格的恩怨是非,他说:“现在我可以真诚地说,博格是个聪明的人。他的先锋集团理念是一种独特的结构,也是一种成功的结构。”Doran 承认当年和博格的争斗不堪回首。但他说:“先锋集团的理念和他们的个性使得公司克服困难,完成公司使命。”1995年,威灵顿资产管理公司依然替先锋集团管理着450亿美元的资产。
美林的Arthur Zeikel也对博格赞不绝口:“他待人真诚,当他发现事情做得不对的时候,就会站出来捍卫行业。博格将他的理念和坚持付诸行动,他是美国的福音。”
著名经济分析师、Capital Ideas的作者Peter Bernstein说:“相信富达的人对博格恨之入骨。富达不愿意采用免佣金模式,但先锋集团逼得他们不得不采取这种模式。博格不走寻常路,这让他感觉颇有成就感。别人越憎恨他,他越坚信自己所做的是正确的事。他是个特立独行的人。在别的行业很少有这样的人。”
赞美同样来自行业之外。哈佛大学教授、著名企业战略专家Michael E.Porter在1993年美国投资公司协会的会员大会上特别提到了先锋集团。当时博格就坐在会场。Porter在演讲中对共同基金行业提出了批评,认为行业已经变得臃肿懒惰,正在渐渐失去竞争力,行业里大部分的公司都雷同。当时博格惊讶地听到Porter特别提到了先锋集团。Porter表示,只有先锋集团是一家独特的公司,保持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其他公司都将面临来自先锋集团的竞争。这也许是博格获得的最高赞赏。
■ ■ ■
1995年10月8日,博格住进了费城的一家医院。在这之前,他已经进入了心脏移植手术的病患名单。他的医生建议他进行手术。他被要求住院三个月,以等待合适的心脏进行移植。在这期间他把病床变成了办公室,每周见一次Brennan,同先锋集团高管进行电话联系,写年度报告,或者接受作者的采访。他劲头很高,尽管他没有说,但感觉他希望能尽快完成手术,继续正常生活。
尽管他为共同基金行业带来很多变革,但他还是觉得有很多工作没有做。他希望行业能为投资者更好地服务,也希望有更多的行业中人能追随他的保守理念、指数化理念。他希望共同基金的费用能进一步降低(Brennan不认为这对行业是好事,“博格是个传教士。可我是个商人。我只希望能比别人费用更低”。),他还希望先锋集团的一些股票型基金的业绩能更出色。
事实上,共同基金行业确实在沿着博格希望的道路发展。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整个行业都在沿着费用更低、服务更佳、不追求短期业绩、不看重过往业绩等方面努力。当然博格的每个愿望不可能都能实现,但至少有很多人都相信博格的理念是正确的。尽管他对行业变革的追求并没有完全实现,但先锋集团的试验已经证明了其价值和博格理念的正确性。正如博格所言,这是个好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