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章
——“最初的学生”带给我的永不完结的志向
这本书也是在讲“我自己的成长”。
成长,刨根究底是“为了他人”。
为了他人,让自己成长。这才是最终目的。
在思考“成长”这个话题时,我经常引用的就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人类的需求从“生理”开始,满足之后会进入第二阶段的“安全”,然后是“社交”……像这样,成长的层次不断升高,最高一层的需求就是“自我实现”。
满足最顶层需求的人,接下来应该要怎么做呢?
我想,难道不是“实现他人”的需求吗?
我自己也是如此。
我现在能在从事的教育行业中获得幸福感,意味着我满足了“自我实现”这一需求。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但仅仅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并不是我的“最终目标”,而是挑战的继续。
更多的人,或者世世代代的人,都想满足“自我实现”这一需求。为此,我们想学习必备的知识——这就是持续挑战的渴望。
回头来看,它的原点是我当时在补习班当老师的经历。
第1章讲到了我最初的学生Y君的故事。
那个学生仰慕作为新人教师的我,从废柴学生变身成名古屋大学的学生。
他也是“想要去帮助有困难的人,所以成为律师”,为了他人而立志。
现在想来,他带给我的东西,远比我带给他的多得多。
在他向我告白、我遇到他之前,我常常抱着“我要成为第一”的想法,只对提高自己能力的事感兴趣。
那样的我和Y君第一次相遇时,才了解到还有“想实现别人的梦”的世界。
而且,当时的我根本没想那么多,只是觉得“教学令我很快乐”。
我想,正在读此书的你们,在年轻的时候也是这种想法吧。
但请记住,在学习和工作之时,要一直在脑海的角落里放置一个问题:“这些知识、这份工作有什么益处呢?”
每到成长的上升阶段,这个想法就会慢慢变得明显,变得更加明确。
我从心底支持大家的想法。
希望我们每个人还有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越来越好。
坪田信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