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节:央行对区块链和数字货币的研究
BIS最早于2003年开始针对中央银行货币(central bank money)、数字货币(digital currencies)和零售快速支付(retailer fast payments)和央行服务访问(access to central bank services)等领域的研究。2017年BIS在其季度评论论文中提出著名的“the money flower”(Bech和Garratt,2017),2018年3月BIS支付与市场基础设施委员会和市场委员会(2018)对央行数字货币[43]进行了全面综述,分析了其对支付、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性的影响。自此,全球各大央行都如火如荼开展了针对CBDCs的研究工作。Barrdear和Kumhof(2016) ;通过DSGE建模校准了危机前美国宏观数据,发现基于国债发行30%GDP数量的CBDCs可永久提升3%的GDP,此外采用逆周期的CBDCs价格和数量规则作为次要的货币政策工具,能显著提升央行稳定商业周期的能力。ECB实质上是BIS内部CBDCs的研究工作推动力量,研究课题包括针对CBDCs流动性管理、利率支付和法币兑换/并存/过渡阶段执行计划等。
简单总结一下全球货币政策和治理机构对CBDCs感兴趣的重点领域:
√发行CBDCs,实质上是让央行从商业银行手中“重新夺回”货币发行的权力;
√央行发行CBDCs,使货币的创造和供给更加稳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更加有效,更容易实现包括负利率在内的非常规货币政策;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支付和清算体系更加有效,降低市场基础设施的成本;
√区块链技术提供给央行针对货币体系更强的管控,包括KYC、反洗钱、反恐融资等。
政策机构感兴趣的区块链技术主要是联盟链而非公链,根本原因在于货币金融体系治理架构与公链的去中心机制不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