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如何成为创意组织-译者后记

乐读窝 > 文学作品 > 如何成为创意组织

译者后记

书籍名:《如何成为创意组织》    作者:凯斯·索耶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创造力是一个神奇的话题。提及高创造力的人才,常常让人联想到那些天才,比如那些进入“浙大少年班”“科大少年班”的神童。每逢周末,我们在北京的大街上常常可以看到家长们用各种交通工具送孩子去参加各类思维训练班和竞赛班,为了升学,也为了开发创造力。很多人认为这种努力只是一种后天的补偿,因为创造力一直就被视为是幸运女神的眷顾,可遇而不可求。

    然而,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教育创新杰出教授凯斯·索耶却奉劝我们放弃这种“天才的迷信”,提出团队创造力的全新观点。他说:创新不是个人的独角戏,创造力不是源于孤独的天才,而是更多地源于团队的合作与交流。同时,他还指出许多公司根本不知道该如何支持合作型的创造。

    当2006年《时代周刊》就创造力主题采访索耶教授时,作为创造力的全球顶级专家之一的他提出:“顿悟的到来不是令人惊奇的或具有神秘性的,片刻的顿悟可以追溯到先前有意图的勤奋工作和与他人的合作中,我们可以从合作中获得创造的威力,从而更频繁、更成功地产生顿悟!”

    对这样的观点,我们深有同感。要将个体奇妙地融入团队,听到整体和谐节奏的同时,保有个体独特的声音是一件十分不易的事情,这需要管理者做很多的努力。2007年,我们受中国科学院的委托对科学院的创新团队进行研究。在接近两年的时间中,我们研究了许多团队,走访了诸如“龙芯项目组”等知名团队。我们在走访中看到了成员融为一体与团队引导的力量,发现现实工作中的诸多创造,的确是一种团队创造。基于这样的观点共振,我们翻译了此书。

    在翻译中,我们发现这是一本发人深省、趣味横生的畅销书。在本书的第一部分,作者通过地震和飓风灾难的应急网络、军事团队和篮球比赛,有力地向大家展示通过合作进行创造的威力,并指出最有效的合作是即兴式的合作;在第二部分,作者与读者分享了很吸引人的心智合作方面的新研究成果,告诉读者顿悟实际上是以合作为基础;第三部分则将目光转向现实世界中震撼性的创新,指出一些著名的发明并不是出自孤独的天才,诸如电报不是摩尔斯发明的、电灯不是爱迪生发明的、飞机也不是莱特兄弟发明的,事情的真相就是这些都是团队创造的结果。作者还带领读者进入一些当今最为创新的企业——思科公司和苹果公司,eBay等互联网公司、美国全食超市公司和宝洁等零售商,以及丰田和3M等制造商,并且讲述它们是如何通过组织设计将合作最大化,进而取得成功的。

    基于本书话题的普及性,案例的趣味性以及作者研究的专业性,我认为本书适合以下人群:企事业管理人员,尤其是创意型企业的管理人员,从事各类创造与创新工作的人员,从事创造力研究的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师,以及对创造力感兴趣的各类社会人士阅读。

    创造与创新是当前经济发展中一股重要的推动力量。随着创意经济、创新型国家等口号的提出,人们对创造力和创新的关注达到了有史以来的顶峰。从家庭、学校、公司到政府机构,大家都在谈论创造力、培育创造力。也许此书在向我们提出启示的同时,也向我们提出了一个艰巨的挑战:整个社会,包括政府、企业、学校都应当做些什么?应当如何改变规则以促进团队创造力?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谁统治美国?:公司富豪的胜利赢回专注力读脑术如何打造你的最优工作节奏如何领导天才团队别想那只大象企业家精神与中国经济台上见:王珮瑜京剧学演记我们的脑子够用吗:剑桥的9堂趣味脑科学课第四次管理革命:转型的战略诸天之掌控天庭凤凰台上忆吹箫腹黑萌宝闹翻天最强狂婿猛鬼收容系统异界之无耻师尊末日侵袭神算天师无敌僵尸王异常魔兽见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