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在我完成了《图解·营销心理学》和《图解·博弈心理学》这两本书后,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我的第三本书到底是什么?这一思考就是两年多的时间。
最后,我终于想明白了,我想为读者呈现的是一本能够在这个“刷屏时代”帮助其清醒思考、改变习惯、实现个人成长的书。
在这期间,我阅读和收听了大约上百本书籍和知识付费专辑,我希望这些我要写给你的内容都是自己实操过、思考过,并且切实有效的内容。所以,接下来我会把对这本书很有意义,并且在我实际使用后的确对我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参考书和专辑罗列给你。
01<<
关于上瘾背后的心理学原理
《思考,快与慢》《影响力》《每个人的商学院》《爆款文案》
《思考,快与慢》是诺贝尔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的著作。我很早之前就读这本书,可以说,它开启了我对世界的崭新认知。
我仍然记得自己当时的感受,当第一次知道大脑的运行模式会引发直觉缺陷时,我的内心十分震撼——原来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事情都是反直觉的,这种感觉就好像人们第一次拿到一部智能手机一样。
从这本书开始,我一发不可收拾,致力于探索心理学原理和“眼见为实”背后的秘密。
《影响力》这本书的作者是大名鼎鼎的说服力大师罗伯特·西奥迪尼。拿到这本书时,我翻来覆去看了很多遍,每一次都有不同的启发。他的“六大影响力武器”理论对我可说是影响深远。之所以如此有效,是因为人们的心理世界存在着一些一触即发的“开关”,而一旦我们知道了这些开关是什么、如何起效,那么这些开关的作用就会急剧降低。
《每个人的商学院》这套书源于刘润的知识付费专辑《5分钟商学院·基础》和《5分钟商学院·实战》,后者的总销售额超过7000万元。
刘润老师的这套专辑实时更新,里面那些心理学方面的案例也都是当下前沿、新鲜的内容,满满都是干货,具有很高的知识浓度。除此之外,里面的内容还特别贴近我们的生活,读起来很亲切,阅读感很强。
《爆款文案》是关键明创作的一本文案写作实操书,其中讲了很多文案写作的方法。这本书在很短的时间里便火起来,成为风靡一时的畅销书,也是我很多圈内同学的案头必备书籍。从关老师身上,我学到了系统化的文案写作范式。
02<<
关于上瘾
《欲罢不能》《上瘾》《疯狂成瘾者》
《欲罢不能》的作者是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博士、纽约大学商学院副教授亚当·奥尔特,他曾被评为“全世界40位杰出的40岁以下商学院教授”。可以说,《欲罢不能》是探究“行为上瘾”的奠基之作,我在写作本书时深受该书的启发。
《上瘾》的两位作者分别是尼尔·埃亚尔和瑞安·胡佛。事实上,《上瘾》是一本专注于拆解互联网产品如何让人上瘾的指南,书中列出的每一步都是在分析了大量互联网成功爆款产品后拆解、总结出的精华。
《疯狂成瘾者》的作者马克·刘易斯颇具传奇色彩,因为这位加拿大心理学家和神经科学家曾经就是一名“瘾君子”,从高中开始就吸食大麻,和毒品进行了数十年的斗争。可以说,这本书是刘易斯本人的一场自我救赎的再次演绎,内容几乎都是干货。
03<<
关于认识和摆脱上瘾的那些心法和技法
《自控力》《心流》《刻意练习》《习惯的力量》《微习惯》《番茄工作法》
《自控力》:很多人觉得,上瘾是没有意志力的人的失控行为,但来自斯坦福大学的健康心理学家凯利·麦格尼格尔却告诉你,意志力恰恰是最靠不住的,所有期望用意志力来摆脱上瘾的想法都是缘木求鱼。只有知道了为什么意志力会失败,才能真正学会自控。
《心流》是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的成名作。由于《心流》解释了那种难度和自身技巧水平都刚刚好的地带,能给人带来十分愉悦的感觉,所以就有人拿作者米哈里的名字开玩笑,认为“Csikszentmihalyi”(契克森米哈赖)应该是“chicken send me high”(小鸡让我嗨)。不过,玩笑归玩笑,在这本书中,人类首次如此科学和严谨地把“物我两忘”的状态描述得如此透彻而合理。
《刻意练习》的作者是著名心理学家安德斯·艾利克森和罗伯特·普尔,这本书的内容不仅比“一万小时定律”更合理,而且还有具体的步骤,能够教会每一个渴望成为某一领域行家的人如何使用“3个F法”,如何成为一个厉害的人。
《习惯的力量》《微习惯》和《番茄工作法》这三本书都是摆脱上瘾的有效指导书,它们的内容在本书中有详细的描述,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关于让人上瘾的互联网产品和范式
《浪潮式发售》《流量池》《增长黑客》《小群效应》《游戏化思维》
《浪潮式发售》的作者杰夫·沃克被誉为“创意型电商大师”,是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的创业教练。在《浪潮式发售》一书中,沃克结合了西奥迪尼《影响力》一书中的相关理论,独创出一套适合中西方的浪潮式发售的序列。《爆款文案》的作者关键明就曾经使用这套让人上瘾的浪潮式发售模式,把129个定价为799元的在线训练营产品席位在39秒内发售一空,其威力和可复制性可见一斑。
《流量池》是瑞幸咖啡(luckin coffee)营销操盘人杨飞的著作,瑞幸咖啡的高速增长可谓《流量池》一书所述理论的营销实践,书中的内容无论是品牌符号强化还是拉新裂变,都让人印象深刻,堪称生产让人上瘾的互联网产品和模式的教科书。
《增长黑客》的作者是“WiFi万能钥匙”APP的产品经理范冰。增长黑客的需求源于互联网下半场的矛盾——流量越来越贵和互联网产品强烈需求持续增长。而AARRR增长黑客模型显然是这个矛盾的解药。
《小群效应》中有很多是作者徐志斌对社群的独到见解,著名的“三近一反”理论(地域相近、兴趣相近、年龄相近、性别相反)就出自这本书。《小群效应》洞悉了微信群里让人上瘾的隐形力量,讲清楚了身在其中者自己也说不清、道不明的用户行为习惯和运营规律。
《游戏化思维》这本书其实还有一个副标题——改变未来商业的新力量,作者是沃顿商学院的副教授凯文·韦巴赫和丹·亨特。我经常提及的“PBL游戏化”概念就出自这本书。游戏化思维让用户乐在其中,具有席卷全球的必然趋势。
其他
《斗罗大陆》《斗破苍穹》《罗辑思维》
《斗罗大陆》是唐家三少最著名的一个IP。我读唐家三少的作品可以说已经十年有余,他的书几乎陪伴了我不同的阶段。现在,我正在和儿子一起读《斗罗大陆2》,书中对战斗场面和斗争对手的描写让人欲罢不能。
《斗破苍穹》的作者是天蚕土豆,他特别擅长描写“升级打怪”的故事。这本书里面有九个不同的等级,加上“异火”的元素和一众女子的爱恨情仇,可以说是国内研究行为上瘾的典型范本。
《罗辑思维》——每个人都有觉醒的时刻,我的觉醒就是从在喜马拉雅上听《罗辑思维》开始的。我认为自己是《罗辑思维》的上瘾者,从2013年首次听到罗胖的知识脱口秀,到现在自己成为知识行业的服务者,这种“上瘾”带给我的是人生的蜕变。
Time to say good bye
后记的内容既是一篇类似于“参考文献”的附录,又是我这一路走来对这些书籍、专辑的一个回顾。
这本书已经接近尾声,我也不打算继续使用蔡格尼克效应让你对“下一小节”的内容产生兴趣。当然,你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三米河”和我做更深入的讨论。
最后,我想用《三体》的作者刘慈欣说过的一句话来结束本书:
离开享乐的温床,把我们的眼睛从各种屏幕上抬起来。
人类的目标应该是广阔的宇宙,而不是眼前的虚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