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雄关历史的证人-第27节:昔日战斗堡垒,今日登临圣境(2)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雄关历史的证人

第27节:昔日战斗堡垒,今日登临圣境(2)

书籍名:《雄关历史的证人》    作者:桑希臣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镇内有重建于清朝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的御路;有初建于556年的北口城;有建于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的药王庙、财神庙;有初建于太平五年(1025年)、经过历代五次重修的杨令公庙;有金泰和五年(1205年)修建的三眼井;有北京最古老的长城北齐长城。

    古北口镇的杨令公庙非常有名,是天下仅有的两座杨令公庙之一。

    杨令公,就是北宋名将杨业。杨业活跃在北宋与辽对峙的年代,是抗辽名将。当时,古北口一带属于辽国。人们对于辽国境内竟然有一座杨令公庙十分不解,称这是一个历史上的疑案。有一种解释,说:当年杨业在战场上被辽兵俘获,拒不投降。在被押往辽国都城的途中,他不吃不喝,在到达古北口时去世。辽国人对这位赤胆忠心的老英雄非常敬重。宋辽和好后,辽国人就在古北口建了座杨令公庙,表达对英雄的景仰。

    惜英雄,敬英雄,是中华民族的特点。作为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契丹族爱慕英雄,为英雄建庙,是极有可能的。

    在古北口镇内,还有个古北口村。同其他因境内有某座雄关,便以其为村名的村子不同,古北口村的得名,是因为它位于古北口防御体系之中。

    古北口村其实位于司马台长城脚下,潮河之滨。村域内众多文物古迹是古北口文化文物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诸多的历史文物古迹为古北口村增添了一份神秘色彩,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自1998年开始,古北口村就大力发展民俗旅游,形成了以旅游业为主、一业带百业的发展格局。近年来,古北口村民俗旅游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该村的主导产业,成为村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民俗旅游业的建设与发展,优化了产业结构,增加了农民的致富渠道。2004年,古北口村顺应形势发展,进一步加大投入,对蟠龙山景区南侧的东关一条沟进行了综合治理,投资110万元,在景区内进行绿化、美化、修渠、建桥,大大改善了景区道路两侧的环境,提高了民俗村的整体环境素质。

    热情待客、大力丰富民间文化生活是古北口村致富的主要经验。为了方便游客,古北口村人建起了150亩精品果园,供游客采摘,并达到一园多品,一品多样,将自己手中的核桃、板栗、小米、柴鸡蛋、山蘑菇等农副产品转为商品。古北口村人还开发了具有古北口特色的根雕、猫鞋、鞋垫、剪纸等手工艺品,供游客选购,并组织游客参加扭秧歌、跑旱船、登高跷、骑马、坐轿、篝火,特别是民族传统文化夜市等活动,尽享乡情乡趣,本地文化特色与风景游览相结合使游客流连忘返。组织农家演唱队与游客一起联欢,把当地的民族文化介绍给广大游客,让游客们深刻地了解当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内涵,也是古北口村平时活动的一项主要内容。通过一起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做农家活以及众多的民间文化活动,古北口村人营造出了幽静而古朴的田园氛围,收到了良好效果。古北口,从镇到村,从山到水,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完完全全变了样。

    古北口把自己曾用于抵御侵略者的躯体,化作聚宝盆,为古北口人的幸福,开始履行全新的职责。

    古北口,真正的长城,活着的古镇,已因历史而改变,书写着新的历史篇章。

    本书精华已连载完毕,谢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第9次崛起左手孔子右手老子莫言散文新编日本改变中国杀手在行动钱文忠解读三字经汉朝那些事儿3官场红学最牛的时代 最牛的人做人的佛法爱情的开关错嫁良缘之洗冤录一霎风雨我爱过你许我向你看最后的守护者女总裁的超级兵王地府交流群恐怖女主播娱乐圈头条无敌剑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