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小说

宋朝那些事儿:大宋帝国之沧海桑田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乐读窝小说 > 历史军事 > 宋朝那些事儿:大宋帝国之沧海桑田

官办“公司”

书籍名:《宋朝那些事儿:大宋帝国之沧海桑田》    作者:周膺
推荐阅读:宋朝那些事儿:大宋帝国之沧海桑田txt下载 宋朝那些事儿:大宋帝国之沧海桑田笔趣阁 宋朝那些事儿:大宋帝国之沧海桑田顶点 宋朝那些事儿:大宋帝国之沧海桑田快眼 宋朝那些事儿:大宋帝国之沧海桑田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宋朝那些事儿:大宋帝国之沧海桑田》官办“公司”,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官办“公司”

宋代本来推崇“一本仁厚”的裕民之政。但财政总是入不敷出,所以后来破了太祖“不加农田之赋”的老规矩,像神宗说的那样,古者十一而税,今则取财百端。兴利之臣不仅开卖官鬻爵、铸钱造币之财源,还于禁榷专卖上做尽了文章。按照皇家的理论,山海天地之藏,市场货物之聚,不应让商贾独擅其利,而应收归国有专卖,以助国家之经费。

于是一大批官办“公司”开办了起来。举凡最有利可图之商品均列入禁榷之列,由这些“公司”来专卖。这一卖可不得了。在经济学上,盐被视做完全无价格弹性的商品,即不管怎么贵人们都得买。所以历朝都实行专卖制以控制垄断。宋朝对盐的统一收购价为每斤5文、6文、7文不等,内含的雇工成本仅为1文,而售价却高达30文至60文,获利数倍至数十倍。在销售上则按人口分配,勒令消费,强制购买。不仅如此,官盐的流通还极其困难。淮南盐洁白纯净,质量很高,但从通州(今江苏南通)运到真州(今江苏仪征),再从真州运到江、浙、荆、湖等地的途中,运吏船卒侵盗贩卖,再加入沙土以充数,对此朝廷即使严刑峻法也制止不了。运输效率的低下,又致使产地盐积压数万石,任凭风吹雨淋。产盐户还得不到极少的贷款。消费者手中拿到的盐既质量差,还短斤缺两。所以尽管缉私严厉,私盐还是最终占据了大片市场。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盐榷无法维持而改为通商。才实行一年,所交税额比官营七年的总数还多出15万缗。盐之禁榷在实践上失败了。茶、酒也一样。官吏榷条,以强制手段压低收购价,茶户便将粗劣的茶用来抵塞派购任务,将优质茶私下售给商贩。官茶质次价昂,最终堆积如山化为尘土。《宋史》上曾记载沈立任两浙转运史时,其辖区内茶户违法的每年有上万户,而官府查禁得钱也仅4万缗。官办“公司”所酿的酒薄劣如水,酸涩难饮,卖不出去,所以便强令老百姓婚丧必用,按户的大小分配。但还是因为成本高、损耗大、产量低而难以为继。商业运输中运吏船卒以官船夹带私货、偷漏课税司空见惯,还大量盗窃以致凿沉舟船销赃灭迹。以粮食一项计,损失常十之三四。且官船仅载700石左右,私船要装到1600石。禁榷专卖机构有着庞大的系统,一处失利不易察觉,又有国库老本可供补贴,即使蚀本也不致马上倒闭。但府库所储终归有限,民脂民膏亦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北宋中叶开始,禁榷便开始松弛。

欧阳修曾分析说,要最大限度地取得国家利益,就不能禁榷太专。必须与商贾共同经营,流通才不会阻滞,剥夺商贾利益之谋愈深,则国家利益损害愈大。想把十分之利皆归于公,就会亏得越多,十不得三。不如与商贾共图利,倒可以十得五。所以大国之善经营者,应“不惜其利而诱大商”。禁榷真是个怪圈。禁榷原本为控制商贾,补充国用,到头来却出现了离开商贾经营便束手无策的局面。商贾当然精明,乃至于狡诈,他们能用自己的经验智慧和经济实力操纵经济,或损公济私,或置官府于被动。政府可以用超经济的力量来左右经济或打击商贾,如崇宁年间(1102—1106年)蔡京推行循环法,使商贾数十万钞票一夕作废,那些豪商瞬息破产。但禁榷一严,商贾不能牟取厚利,便停止经营,榷场商品滞留产地,积压废弃,货币不来,使国库虚空。在官府和商贾的较量中,总是两败俱伤,最终把损失转嫁给生产者和消费者。

叶適曾经说过,理财与聚敛形同而实异。聚敛只是补一时之缺,而把日后的忧患遗忘了。国家的富裕不单纯在国库货币的多少,而在于社会商品生产和流通的繁荣。钱币在市场上很多,货物却运不出去,只能使钱多而物少,钱贱而物贵。所以我们在承认宋代经济实力之空前增长的同时,不能忽视聚敛的假象。宋代官府操纵的货币数额不小,但老百姓的生活状况很难考实。沈从文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中,根据宋画上描绘的宋人多着短袖衫,指出这可能是因为宋代老百姓生活贫寒。现在用它来参照本文所写的问题,似可略备一说。宋代史籍上记载,蔡京“欲以夸富强而固恩宠”,便把四方之钱聚敛到京都。把钱移个位置,其实什么也没增加。无独有偶。宋朝表面上货币增加,可能拆东墙补西墙的也不在少数。还有,在统计上玩数字游戏的也大有人在。可老百姓或部分老百姓的生活可能与之反差甚大。

我们大致勾画了宋代官办“公司”的面貌:低价占有原料和产品,近乎无偿地征调工匠、厢兵、农民、船工等劳动力,又不惜物力、人力的巨大浪费。销售靠强迫老百姓认购,粗劣不堪的商品得不到改进。即使经营亏损,也可用硬性提高价格的方式,将这些亏损转嫁到消费者头上,掩盖其经营失败的真相。超经济的掠夺,有时还能聚敛一些货币,造成“厚利”的假象。这种“厚利”越大,即意味着非法剥削越严重。不言而喻,它对社会经济所起的破坏作用亦愈加深重。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宋朝开国六十年 四野主力传奇 四合院分了:勾勒乱世中北京城众生百态 唐朝的黑夜 一本未被授权的传记 太阳神赫鲁斯:古代神灵与工业文明最后之决战! 太空独舞 太空步 她可以当总统 所有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