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小说

宋朝那些事儿:大宋帝国之沧海桑田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乐读窝小说 > 历史军事 > 宋朝那些事儿:大宋帝国之沧海桑田

龙井问茶(1)

书籍名:《宋朝那些事儿:大宋帝国之沧海桑田》    作者:周膺
推荐阅读:宋朝那些事儿:大宋帝国之沧海桑田txt下载 宋朝那些事儿:大宋帝国之沧海桑田笔趣阁 宋朝那些事儿:大宋帝国之沧海桑田顶点 宋朝那些事儿:大宋帝国之沧海桑田快眼 宋朝那些事儿:大宋帝国之沧海桑田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宋朝那些事儿:大宋帝国之沧海桑田》龙井问茶(1),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龙井问茶

西湖出产茶叶的历史悠久,唐代陆羽的《茶经》即有“钱塘生天竺、灵隐二寺”的记载。天竺、灵隐两寺建于晋、隋年间。西湖出产的茶叶之所以会以“龙井”命名,主要是因为在北宋之际,老龙井和龙井寺一带的品茶活动相当频繁,而且还有辩才、苏轼等人的参与。“龙井茶”之名约始创于辩才退居龙井山之后,龙井茶也约在此时逐渐发展成型。明冯梦祯《龙井寺复先朝赐田记》称:“武林之龙井有二。旧龙井在风篁岭之西,泉石幽奇,迥绝人境,盖辩才老人退院所辟。山顶产茶特佳,相传盛时曾居千众。东坡、少游先后访辩才于此,而坡公踪迹尤数。”(汪孟:《龙井见闻录》)在宋代发展的基础上,到明代中叶以后,龙井茶的出产在老龙井和龙井寺所在的风篁岭一带成名,并逐渐向周边的山岭谷地扩展,被列入名茶行列。明代黄一正《事物绀珠》所列古今名茶89种、徐渭《徐文长先生秘集》所列全国名茶30种,均有龙井茶。至清代乾隆年间,狮峰、龙井、天竺山、五云山、虎跑、满觉陇和梅家坞等成片有规模的龙井茶产区基本形成。其中狮峰所产为极品,而狮峰龙井茶之渊薮则是老龙井茶。

龙井茶在宋代即有上乘的茶质和茶叶制法,并形成特定的饮法及其文化。唐代茶叶以江苏宜兴的阳羡茶和浙江湖州的顾渚紫笋茶为重,宋代以建瓯的北苑茶为贵,明代杭州的茶叶在制法和饮法上都有了重大改进,从而占了上风。主要是以炒青取代蒸青、以散茶取代团饼茶,形成了一套精湛的炒制加工工艺,茶叶外形内质为之一变,开创了中国绿茶生产的新途径,如抖、带、挤、甩、挺、拓、扣、抓、压、磨等手法。乾隆皇帝曾有《观采茶作歌》诗对其进行生动描述:“火前嫩,火后老,惟有骑火品最好。西湖龙井旧擅名,适来试一观其道。村男接踵下层椒,倾筐雀舌还鹰爪。地炉文火续续添,干釜柔风旋旋炒。慢炒细焙有次第,辛苦工夫殊不少。王肃酪奴惜不知,陆羽茶经太精讨。我虽贡茗未求佳,防微犹恐开奇巧。”饮茶则由煮饮改为泡饮,既方便,又可充分展示茶叶的色、香、味、形。明代陈师《茶考》云:“杭俗烹茶,用细茗置茶瓯,以沸汤点之,名为撮泡。”撮泡法简便,主要有涤盏、投茶、注汤、品茶等程序。元代虞集《游龙井》诗云:“徘徊龙井上,云气起晴昼。入门避霑洒,脱屐乱苔甃。阳冈扣云石,阴房绝遗构。澄公爱客至,取水挹幽窦。坐我薝葡中,余香不闻嗅。但见瓢中清,翠影落群岫。烹煎黄金芽,不取谷雨后。同来二三子,三咽不忍漱”,形象地道出了龙井茶的清雅气质。清代陆次云《湖壖杂记》云:“其地产茶,作豆花香……采于谷雨前者尤佳。啜之淡然,似乎无味。饮过后,觉有一种太和之气弥沦于齿颊之间。此无味之味,乃至味也。为益于人不浅,故能疗疾。其贵如珍,不可多得”,说得更加到位。

与龙井茶特定的制法、饮法相配对的是龙井泉群落。白居易《钱塘湖石记》曾云,西湖 “有泉数十眼,湖耗则泉涌,虽尽竭湖水而泉用有余”。在西湖风景区,单以“龙井”冠名的即有北宋寿圣院和胡公庙旁、龙井村西隅的老龙井,风篁岭半山的今龙井,翁家山村北口的龙泉井,南高峰的小龙井,等等。其他著名的泉水尚有虎跑泉、狮子泉、法雨泉、刘公泉等。

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上天竺寺(又名法喜寺)高僧辩才,以地处今西湖区西湖街道龙井村的老龙井寿圣院为养老之所。他整治山林、开辟通道,并与知州赵抃、苏轼以及苏辙、杨杰、秦观、释道潜等多有交往,且颇涉茶事。辩才和诸位道友、文友、茶友均有诗文留传后世,多言及寺旁有美泉,即今所谓的老龙井。辩才居龙井以茶待客,无疑是龙井以茶出名的滥觞。老龙井在西湖茶文化史上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但见证过西湖最早发生的与龙井直接相关的茶事活动,而且是极品西湖龙井茶原产地之所在。宋代《舆地纪胜》、《方舆胜览》、《淳祐临安志》、《武林旧事》等文献对老龙井也多有记载。据说高宗、孝宗曾亲到寿圣院行祭龙典礼。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称:“龙井之上,为老龙井。老龙井有水一泓,寒碧异常,泯泯丛薄间。幽僻清奥,杳出尘寰,岫壑萦回,西湖已不可复睹矣。”今龙井又称龙泓、龙泉,其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三国时代。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大旱,驻扎于风篁岭下的一支军队每天从此井取水,几近将水汲干。总督李德亲自率众淘井,淘到了铁牌、玉佛,还有刻有北宋元丰年号的金银元宝。后来又发现一块异样巨石,上面刻有“嶻嵲神运石,下有玉泓池”、“永镇大安”等大字。巨石下又挖得刻有三国吴国赤乌年号的银条。再继续往下挖时,骤然乌云四合,泉头汹涌,李德惧而止之。元丰三年,秦观偕释道潜探望辩才,随辩才参观了这口井,并据此写出《游龙井记》,称其为“山之精气所发也”。辩才则说:“此泉之德至矣,美如西湖,不能淫之使迁;壮如浙江,不能威之使屈。”田汝成《西湖游览志》称:“龙井,本名龙泓,吴赤乌中,葛稚川炼丹于此。林樾幽古,石鉴平开,寒翠甘澄,深不可测。疏涧流淙,泠泠然不舍昼夜。闲花寂寞,延缘其傍,或隐或见,苍山围绕,杳非人间。时闻鸟韵樵歌,响答虚谷。井中相传有龙居焉,祷雨多应,或见小蟹、斑鱼、蜥蜴之类。上覆以楼,为惠济龙王祠。水经饮马桥,合黄泥岭,东出茅家埠入湖。”古代文献的字里行间传达着这样几层意思:西湖好山孕育了一泉好水,这好水不仅载德利民,而且养育了龙井茶;龙井茶又以龙井泉水泡饮才成佳茗。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宋朝开国六十年 四野主力传奇 四合院分了:勾勒乱世中北京城众生百态 唐朝的黑夜 一本未被授权的传记 太阳神赫鲁斯:古代神灵与工业文明最后之决战! 太空独舞 太空步 她可以当总统 所有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