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小说

宋朝那些事儿:大宋帝国之沧海桑田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乐读窝小说 > 历史军事 > 宋朝那些事儿:大宋帝国之沧海桑田

龙井问茶(2)

书籍名:《宋朝那些事儿:大宋帝国之沧海桑田》    作者:周膺
推荐阅读:宋朝那些事儿:大宋帝国之沧海桑田txt下载 宋朝那些事儿:大宋帝国之沧海桑田笔趣阁 宋朝那些事儿:大宋帝国之沧海桑田顶点 宋朝那些事儿:大宋帝国之沧海桑田快眼 宋朝那些事儿:大宋帝国之沧海桑田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宋朝那些事儿:大宋帝国之沧海桑田》龙井问茶(2),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前人说“茶禅一味”,龙井茶自成名之际即有佛缘。寿圣院原名报国看经院,建于吴越乾祐二年(949年),至北宋熙宁年间改名寿圣院。在上天竺寺当住持40余年的辩才为避是非,来到这里,在众人的帮助下,很快将其翻修一新,并不断扩建,香火日旺。《上天竺山志》载,辩才在上天竺寺时,即在白云堂下、雪液池上手植千叶山茶二本。自宋历元,枝叶畅茂,若有呵护。辩才在龙井时更是培植了上等的龙井茶树。乾隆皇帝在老龙井品茶后,封寺前的18棵茶树为“御茶”,应与辩才的事迹有关。辩才在世时与苏轼等人唱酬,有许多茶禅诗。其《龙井新亭初成诗呈府帅苏翰林》诗云:

政暇去旌旆,策杖访林邱。

人惟尚求旧,况悲蒲柳秋。

云谷一临照,声光千载留。

轩眉狮子峰,洗眼苍龙湫。

路穿乱石脚,亭蔽重岗头。

湖山一目尽,万象掌中浮。

煮茗款道论,奠爵致龙优。

过溪虽犯戒,兹意亦风流。

自惟日老病,当期安养游。

愿公归庙堂,用慰天下忧。

苏轼《辩才退居龙井不复出入余往见之尝出至风篁岭左右惊曰远公复过虎溪矣才笑曰杜子美不云乎与子成二老来往亦风流因作亭岭上名曰过溪亦曰二老谨次辩才韵》诗云:

日月转双毂,古今同一邱。

惟此鹤骨老,凛然不知秋。

去住两无碍,人士争挽留。

去如龙出山,雷雨卷潭湫。

来如珠还浦,鱼鳖争骈头。

此生暂寄寓,常恐名实浮。

我比陶令愧,师为远公优。

送我还过溪,溪水当逆流。

聊使此山人,永记二老游。

大千在掌握,宁有离别忧。

元祐六年(1091年),81岁的辩才圆寂于寿圣院,弟子为其建塔墓,以便后人参谒。由于辩才与苏轼、赵抃在寿圣院有过以茶会友的感人故事,南宋时寿圣院增设“三贤祠”,供奉辩才、赵抃和苏轼三人。寿圣院于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改名为广福院,淳祐六年(1246年)又改名为延恩衍庆院,后又重称广福院。元末毁于兵火。明代林右曾《龙井志叙》云:“钱塘虽多胜刹,至语清迹,必曰龙井。凡东西游者,不至龙井,必以为恨”,也指辩才故事。清雍正九年(1731年)寿圣院旧址上建胡则殿,后人又称为胡公庙或老龙井寺,明代李德建于风篁岭今龙井旁的龙井寺则被称为新龙井寺。胡则于北宋时两度任杭州知州,死后葬于龙井狮峰。胡公庙在浙江一带被视为最灵验的庙宇之一。

除龙井茶外,宋代杭州还有其他多种名茶。在茶叶生产发展的同时,茶文化也逐渐形成。当时杭州城内开设了许多茶坊。著名的如清乐茶坊、八仙茶坊、珠子茶坊、潘家茶坊、连二茶坊等,数量和规模均超过开封。茶坊插四时鲜花,张挂名人字画,卖四时奇茶,并按程式点茶、品茶。耐得翁《都城纪胜》记载:“大茶场张挂名人书画。在京城只熟食店挂画,所以消遣久待也。今茶坊皆然。”这些茶坊带有更多的娱乐性质。有的同时也是歌馆,有妓女“靓妆迎门,争妍卖笑,朝歌暮弦,摇荡心目”(周密:《武林旧事》)。歌妓除为客人唱曲外,还要献一项特殊的技艺——分茶。分茶是指在冲茶的过程中运用一定的技巧,使茶水形成诸如花鸟虫鱼之类的物象,提高饮茶的兴致。茶叶也与盐、酒一样成为专卖品,其课税仅次于盐。南宋开庆元年(1259年),日本圣一国师、南浦昭明、明惠上人等高僧到径山寺学佛,后将径山茶茶籽、茶具及茶宴礼仪一并传入日本,促进了日本种茶、制茶工艺的发展和茶道的兴起。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宋朝开国六十年 四野主力传奇 四合院分了:勾勒乱世中北京城众生百态 唐朝的黑夜 一本未被授权的传记 太阳神赫鲁斯:古代神灵与工业文明最后之决战! 太空独舞 太空步 她可以当总统 所有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