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小说

宋朝那些事儿:大宋帝国之沧海桑田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乐读窝小说 > 历史军事 > 宋朝那些事儿:大宋帝国之沧海桑田

步随芳草远(2)

书籍名:《宋朝那些事儿:大宋帝国之沧海桑田》    作者:周膺
推荐阅读:宋朝那些事儿:大宋帝国之沧海桑田txt下载 宋朝那些事儿:大宋帝国之沧海桑田笔趣阁 宋朝那些事儿:大宋帝国之沧海桑田顶点 宋朝那些事儿:大宋帝国之沧海桑田快眼 宋朝那些事儿:大宋帝国之沧海桑田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宋朝那些事儿:大宋帝国之沧海桑田》步随芳草远(2),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范仲淹一生守边戍边的时间很长,也特别有作为。宋代的要官和重兵分布在京城附近,戍边往往是谪贬后的差使,但范仲淹对此却有特殊的感情,好几次皇上召他回京,他却因不希望要办的事中途而废而主动要求留任。西夏疆域包括今甘肃大部、宁夏全部、陕西北部和青海、内蒙古的部分地区,东临黄河,西抵玉门(今甘肃敦煌西),南临萧关(今宁夏同心南),北极大漠。北宋初,夏称臣于宋,但后来李元昊继位后,其经济、军事力量得到较大的发展,便屡犯宋境。康定元年(1040年),夏兵围延州(今陕西延安),宋大败。范仲淹因“朋党之祸”被降,正被调来当陕西转运使,后又兼延州知州。范仲淹注意罗致人才,任用胡瑗、欧阳修、种世衡、张方平等人,推行防御战略,整顿军纪,很快加强了边防。他还与部将深入少数民族地区,主动与他们沟通关系,缓解矛盾,被夏人称为“小范老子”,说小范老子“腹中有数万甲兵,不比大范老子可欺”。夏人管知州叫“老子”。“大范老子”指的是范仲淹的前任范雍,一员有勇有谋的大将。后来在处理边事上范仲淹与朝廷不合,被降职到耀州(今陕西耀县)、庆州(今甘肃庆阳),他一如既往地做好工作。朝廷加封他邠州(今陕西邠县)观察使的职位,尽管这个职位俸禄很高,他却再三辞让。他说,守边士卒一年吃不到一次肉,生病了便被丢弃,犯罪逃亡抓到就杀,如果自己接受了“千金之赐”、“千钟之禄”,会引起妒恨。而且羌族与他和睦相处,管他叫“龙图老子”,观察使之名与他们小头目的叫法一样,反而为他们瞧不起。朝廷同意他仍以龙图阁直学士之职担任边事。范仲淹后来和韩琦同主边事,收复了一些失地。边上歌谣唱道:“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骨寒。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庆历三年(1043年)宋夏议和,宰相吕夷简被罢,富弼任枢密副使,不久范仲淹、韩琦也接到同样的任命。但是他俩5次上表请辞,说在陕西4年,熟悉边情,已选拔得力将佐,修筑城寨,训练兵马,过三两年可讨服横山一带,消除边境祸害。夏人议和,情伪未知,不可不防。现在一旦离去,容易生事。当时边境的老百姓也挽留他们。但他们还是不得不心事重重地走向开封。范仲淹的改革失败后,他请辞参知政事,要求任边事,以“求民疾于一方,分国忧于千里”(《范文正公集》卷一七《邓州谢上表》)。

范仲淹不仅推行新朝政,有为于治边,而且在地方治政也有道。北宋皇祐元年(1049年),年届花甲的范仲淹带着西部边陲的苍凉,来到秀美的杭州,出任知州。其时正值两浙大旱,粮食歉收,有的地方绝收,闹起了粮荒。杭州米价暴涨,斗米卖到120文,且粮库中储存的米日见减少,市场供应难以为继。凭范仲淹多年的从政经历,他知道向朝廷请求调粮的可能性不大,而且远水难解近渴。于是,他心生一计,将杭州的米价提高到每斗180文,将此行情沿京杭大运河各地张榜公告。各地粮商闻讯后,争相星夜贩米来杭,不久城内米市货源充裕,粮价自然回落,回到斗米120文的水平。据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一《官政》所记,范仲淹又借荒年兴建粮仓、库房和官员住房,每天雇用1000多名劳工,以工代赈,并向各寺院发出告示,建议各寺院在荒年物价水平较低时大兴土木,修缮庙宇,以此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促进了经济发展。“岁饥发司农之粟,募民兴利,近岁遂著为令。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王之美泽也。”范仲淹此举超越于个人得失。当时的监察司不理解,上奏说范仲淹“不恤荒政,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要弹劾他。范仲淹也上奏,“乃自条叙:所以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公私者,日无虑数万人。荒政之施,莫此为大”。和在朝廷时一样,范仲淹也十分重视发现举荐人才。仁和县主簿龚宗元办事谨慎,为人正直,范仲淹非常器重,勉励其靠真才实学为国效劳、为民所用。后来龚宗元被提升到朝廷任职,正直廉洁。范仲淹在杭州任职一年半时间里,不仅多有政绩,而且倡导了一种好的民风、政风。《梦溪笔谈》又记:“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毕沅《续资治通鉴》之《宋纪卷五十二》载:“守杭之日,子弟知其有退志,乘间请治第洛阳,树园圃,为逸老地。仲淹曰:‘人苟有道义之乐,形骸可外,况居室乎!’吾今年逾六十,生且无几,乃谋治第树园圃,顾何待而居乎!吾所患在位高而艰退,不患退而无居也。且西都士大夫园林相望,为主人者莫得常游,而谁独障吾游者?岂必有诸己而后为乐邪?”

早先仁宗曾想废郭皇后,范仲淹等人出于正统观念力谏,被贬到睦州(今浙江淳安、建德、桐庐一带),感叹严子陵的品格,为之建祠,并写了一篇有名的《严先生祠堂记》。严子陵是东汉光武帝的老同学,有名的大隐士。范仲淹赞美他能“以节高之”、“以礼下之”,是一位可使“贪夫廉,懦夫立”,“有大功于名教”的人。记文最后说:“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滕子京谪居岳州,这位极有才能的人遭此待遇,愤郁颇见于辞色。范仲淹很为他担心,便借滕子京重修岳阳楼邀他作记之机,发了感慨。他在记文中说,有的人望洞庭风雨,萧条满目,感极而悲,有的人看晴波万顷,浮光跃金,喜气洋洋,而士大夫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纵观范仲淹的一生,可证他的话说得不矫饰虚滑,他是真心仰慕严子陵,他有真的报国胸怀。范仲淹的可贵处,在于他有严子陵那样不计荣禄功利的隐士高风,又能为国家为人民建功立业。只可惜范仲淹的忠君正统观念太重,使他的策略太过常规。“步随芳草远”是范仲淹寄给晏殊《献百花洲图上陈州晏相公》诗中的名句。范仲淹生前追随理想,身后留得芳名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宋朝开国六十年 四野主力传奇 四合院分了:勾勒乱世中北京城众生百态 唐朝的黑夜 一本未被授权的传记 太阳神赫鲁斯:古代神灵与工业文明最后之决战! 太空独舞 太空步 她可以当总统 所有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