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小说

宋朝那些事儿:大宋帝国之沧海桑田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乐读窝小说 > 历史军事 > 宋朝那些事儿:大宋帝国之沧海桑田

宋太宗“治史”

书籍名:《宋朝那些事儿:大宋帝国之沧海桑田》    作者:周膺
推荐阅读:宋朝那些事儿:大宋帝国之沧海桑田txt下载 宋朝那些事儿:大宋帝国之沧海桑田笔趣阁 宋朝那些事儿:大宋帝国之沧海桑田顶点 宋朝那些事儿:大宋帝国之沧海桑田快眼 宋朝那些事儿:大宋帝国之沧海桑田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宋朝那些事儿:大宋帝国之沧海桑田》宋太宗“治史”,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宋太宗“治史”

宋太宗篡位的故事,最早见于宋释文莹的《湘山野录》。不过那上头说得很隐晦:太祖访异人知某月某日下雪,自己将不久于人世。这天果真下雪,他召太宗入寝宫,屏退宦官宫人,酌酒对饮。远远可见烛影下,太宗时或离席,行动异常急迫。时至三更,积雪数寸,太祖挥柱斧戮雪,对太宗说:“好做好做。”便解带就寝,五更而崩。太宗受遗诏,于柩前即位。“烛影斧声”之事,当朝国史、实录均无记载,到了南宋才被载入国史。李焘在《续资治通鉴长编》中采录,并改“戮雪”为“戮地”,“好做”为“好为”,还加以“大声嘱以后事”之语,把政变公之于世。但由于记载实在太简单了,让后人好费猜解。元代徐大焯在《烬余录》中这样说原委:花蕊夫人随蜀主孟昶降宋,孟昶死后为太祖宠爱。太宗也爱之。太祖病重,深夜太宗喊他不应,便去挑逗花蕊夫人。太祖发觉,用玉斧斫地。皇后、太子至,太祖已气息奄奄,太宗仓皇逃走。这类庞杂的记述历代有许多。自明代程敏政写《宋纪受终考》以来,特别是进入20世纪后,考证此事的文章层出不穷。到目前为止,这一事件之篡弑性质,似成定论。至于事情的某些细节,宋太宗是如何置宋太祖于死地的,却因为年代过久,证人证物已经灰飞烟灭,宋太宗的造伪又太多,只能作为悬案了。

史家们透过当时的历史事件,对太祖太宗争斗的推断,大致是可信的。太祖在周,东征西战,功绩很大,得到将士们的拥护。然而“黄袍加身”,太宗与赵普是主谋。所以太祖传位于皇子,无以平太宗之心。尽管史官美化太祖为太宗灼艾分痛,称“太宗龙行虎步,他日必为太平天子,福德非吾所及”(《宋史·太祖纪》),尽管昭宪太后命太祖传位太宗,再传次弟廷美、子德昭,立“金匮之盟”,太祖顿首涕泣受命,但太祖既不情愿从母之命传其弟,又不能毅然守礼立子。最后太宗在“烛影斧声”中强夺王位。

取得王位后,太宗以强权逼杀了廷美、德昭、德芳(太祖第四子)。又怕旧臣生怨,命他们修《册府元龟》、《文苑英华》、《太平广记》诸书,厚养他们,役其心,柔其志,销其岁月。对范质、王溥等宰相重臣,也加以威逼,使其委琐从事。太祖时科举每年进士不过3人,经学50人,士大夫罕有资荫,诸侯也不得奏举。太宗为广罗势力,在位20多年,选举近万人。他常“亲阅卷累日”,亲选多士。那些大事阿谀的人受到重用。苏轼在《东坡志林》卷三中便说:“西汉风俗谄媚,本朝太宗之时,亦有此风。”在这种情况下,五代遗臣入宋任史官的沈伦、李穆、李昉、张洎、扈蒙等人,处处“谨言慎行”,平时将所著文章随即毁之,多不留稿,于“烛影斧声”之类哪里还敢涉笔。

周代起史官记起居注,记录皇帝的言与事。唐高宗时为防大臣妄自奏事,又多了一项由宰相记录的皇帝与大臣之奏对,即时政记。历代都守天子不观起居注的规定。当年唐太宗想看起居注,大臣谏这要开后世史官之祸。唐文宗想看起居注,起居舍人魏谟便说,这在我是不守职分,在君是非法行为,文宗只好不看了。如果皇帝看起居注,史官照实录了,必引来杀身之祸。另一种后果,便是史官不记或虚饰。宋太祖在世时,与太宗争斗厉害,怕起居注泄漏出去,议事常回避史官,史官只能记录到一些君臣对见辞谢之事。太宗恢复了正常的起居注和时政记制,但参知政事李昉主持的时政记须先送太宗审阅,再送史馆。虽然当时还开了起居院,但起居注也须送太宗审阅再交史馆。这样,凡是太宗与大臣奏对之言,其中有不利于太宗的,都有所回避,有所粉饰。自太宗而后,宋代所修的时政记、起居注都要给皇帝看,有的皇帝言行便没法记录。这使时政记、起居注很不完备,也使据其修撰的史书疑点大增。《宋史》便是二十五史中最可怀疑的一部。

自唐以来,皇帝死了,继位之君要命史官为他修编年的大事记——实录。这是撰修一代国史的基础材料。太宗费心地挑选了一批史官来修《太祖实录》。《太祖实录》今已不存,但从后世撰写的《宋史》来看,它提供的不是一部信史的素材。

但是太宗只能控制宋朝的史官,却无法干涉别国。当时的《辽史》便记载了宋太宗篡位的事。而北宋正史上其实也作过曲折的透露:太宗有传子之私,但他所钟爱的长子楚王元佐却要成全叔父,以免致君父于不仁。太宗不听,元佐在气愤之下纵火焚宫,佯装发狂,以示不可做君主。这实际上在暴露宫中旧事。北宋在太宗的子孙相继执政之下,太祖一脉零落可怜,仅同庶民,群僚十分怀念太祖。及至南宋高宗,因为无后,再加太祖一脉的压力,下诏继续分封太祖的子孙,并立太祖七世孙赵昚为太子,这就是宋孝宗。当时“以史自任”的史家李焘著《续资治通鉴长编》,才敢于秉笔直书。但主管司法、刑狱的提刑何熙志为太宗一脉,欲加害之。孝宗亲自为李焘撑腰,赞扬他记事真实可靠,并题《续资治通鉴长编》书名,还仿神宗为之作序。这样别人才不敢说话。

宋太宗所隐饰的历史绝不止“烛影斧声”一节。他才弱却事功之心大,于政治、军事上虽有些作为,但失误很多。我们在读《宋史》时,对太宗其人很难看出个究竟,这是太宗以权势治史的成功之处,也可能是不成功的一节。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宋朝开国六十年 四野主力传奇 四合院分了:勾勒乱世中北京城众生百态 唐朝的黑夜 一本未被授权的传记 太阳神赫鲁斯:古代神灵与工业文明最后之决战! 太空独舞 太空步 她可以当总统 所有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