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小说

一路向西:东西方3000年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乐读窝小说 > 历史军事 > 一路向西:东西方3000年

第9页

书籍名:《一路向西:东西方3000年》    作者:陈舜臣
推荐阅读:一路向西:东西方3000年txt下载 一路向西:东西方3000年笔趣阁 一路向西:东西方3000年顶点 一路向西:东西方3000年快眼 一路向西:东西方3000年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一路向西:东西方3000年》第9页,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当汉使从郁成城经过时,果然遭到劫杀。后来,死里逃生的随从将此事告诉了汉武帝,武帝闻之怒不可遏。但武帝毕竟是英明之主,他并没有因此而感情用事,他觉得这是一次横扫西域的绝好机会。
    汉使在所至之处皆惨遭闭门冷遇,而匈奴又不时突然袭击,倒真可以利用这次机会扫平西域南北两路。此时,霍去病和卫青早已故去。霍去病于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英年早逝,卫青也于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走完了光辉的一生。于是,汉武帝任命宠妃——李夫人的兄长李广利为征西大将军,并授予其“贰师将军”称号。
    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李广利挂帅出征。
    这时,和平之城、商贸之城喀什迎来了征伐大军。虽号称大军,但由于途中落伍者甚多,所以最终剩下的也只不过是数千残军而已。结果,首次进攻大宛,连大宛下辖的郁成城都没有攻克,主帅贰师将军李广利被迫兵退敦煌。
    武帝闻讯后龙颜大怒,遂命李广利再次出征。此次,除从军杂役、征夫之外,仅参战士兵就有六万,运送辎重粮草的牛十万,马匹三万,毛驴、骡马及骆驼各数万。其威风凛凛的军容自然是首次征战的六千骑及数万人无法相比的。沿线诸国闻风丧胆,再也不敢拒汉军于千里之外,只得打开城门,为他们提供粮食和宿地。只不过如今的情势和当初数百人的使团不一样,六万士兵的住宿其实就是野营而已。这时,只有道路沿线的轮台独自抵抗。
    攻数日,屠之。
    “屠”就是全部杀掉的意思。
    汉军以此来威慑沿线诸国。轮台被屠城之后,龟兹、温宿、姑墨、尉头等国纷纷打开城门迎接汉军。
    疏勒城(即喀什)当时也许在数万兵马的驻扎下已无空余之地,自建城以来,这大概也属首次。临敌之前整备军队可谓战争常识,因此我们不难想象汉军需在此整军备战的情形。
    李广利率领主力沿北路进发,王申生率偏军由南路开拔,经和田、莎车抵达喀什。不知何故,南路军队行兵迟滞,当其到达喀什时,主力部队已经向大宛开进了。
    和喀什不同,大宛并非是首次面对这样的大军。公元前328年,亚历山大大帝曾率军从撒马尔罕发起进攻,并在费尔干纳峡谷入口处建立城市,并命名为亚历山大泻湖。虽说那是两百多年前的事情了,但是自亚历山大进攻以来,这里一直稳如泰山。
    大宛的国都是贵山城。贵山城具体位于何处,日本学者说法不一。桑原骘藏博士的“苦盏说”和百鸟库吉、藤田丰八郎博士的“卡桑说”之争,引发了大正时代学术界的大争论。
    汉军围困大宛城四十余日(根据百鸟博士的说法,《史记》中的大宛城和《汉书》中的贵山城并非同一地点),并带来了水利工人。由于张骞出使西域给汉朝带来了丰富的信息资源,而大宛城没有水井,因此汉军此次引河流之水以备战事。同时,水利工人掘开水源改变水流方向,使大宛城水脉断绝。
    大宛的权臣在这时召开会议,决定:“汉军进攻大宛,皆因国王母寡私藏名马、斩杀汉使,我等不如问罪国王。”于是他们杀死国王,用其首级向汉军乞和。合议达成后,权臣们又立亲汉的昧蔡为王。
    贰师将军征伐西域,使得西域迎来了崭新的一页,汉朝也开始首次经略西域南路,并征讨受匈奴支配的楼兰,改楼兰为鄯善,在当地置田屯垦。也许是考虑到驱逐到漠北的匈奴此时已逐渐恢复元气,西域北路可能会经常面临被突袭的可能,汉朝首先需要考虑的是确保产品交易的西域南路畅通无阻,同时保证汉匈双方互换人质的楼兰掌握在自己手中。所幸的是,重新崛起的匈奴内部又发生了分裂。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匈奴日逐王投降汉朝。第二年,汉朝在库车以东的乌垒城设西域都护。
    就这样,在西域都护的管理下,西域诸国上至王侯,下到城长、译长等都佩戴汉朝印绶,这也意味着西域接受了汉朝的册封。《汉书》记载,当时西域五十国佩戴汉朝印绶者多达三百七十六人。
    
    0 5
    公元8年,王莽篡汉自立,建立“新”朝。
    随后,王莽发动了“改名浪潮”,地方郡的太守被改为“太尹”,县令被改为“宰”,都城长安也被更名为“常安”。
    既然新朝已立,就必须收回汉王朝赐给周边国家的印绶并授予新印。当时,王莽收回的是西域诸国的“王印”,但转赐的却是“侯印”,从而降低了他们的封号。
    蛮夷之国,称王实属僭越。
    ——这也许是王莽的考虑。
    同样,在给匈奴单于授予新印时,汉王朝雕之以“玺”,而新王朝却改之以“章”。王莽觉得玺乃天子专用,匈奴首领要用则有违定制。
    王莽确实缺乏政治眼光。不仅仅是匈奴,西域诸国对于他的印制改革都大为不满,从而引发了西域多国的倒戈背叛。不过,西域诸国虽背弃了王莽的统治,但是自身也缺少独立应对内外问题的能力,因此自然转投匈奴以求庇护。然而,匈奴却“敛税重刻”——匈奴随意征收重税,大肆掠夺,西域诸国皆叫苦不迭。于是,他们再次遣使中原,哀诉以求:“愿天朝重建西域都护。”
    王莽政权并未维系长久,汉室宗亲刘秀继而平定了天下大乱,于公元25年在鄗南即位,并定都洛阳,即后来的光武帝。不过在立朝伊始,东汉尚无余力向西域派遣都护。
    此时,在西域北边,匈奴和乌桓正在激战,加之匈奴单于接连故去和牧场遭受蝗灾,致使“人畜饥疫,死耗大半”。不仅是建国不久的东汉,就是“苛税猛于虎”的匈奴也对西域无力顾及。
    在这种情况下,西域诸多小国开始了弱肉强食的吞并斗争。
    人口一万六千的莎车比较强悍。建武九年(公元33年),莎车王康去世,其弟贤即位。当然,亡兄有两个儿子,叔侄之间也会产生矛盾。后来,贤攻占拘弥和西夜两国并杀死其国王,然后将侄儿分别派往两国为王。其后,贤又进攻于阗,徙其主俞林为骊归王,以莎车将军居德为于阗王。但不久,于阗将军休莫霸造反,自立为于阗王。休莫霸死后,其侄广德承袭王位。广德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最终灭掉了莎车。
    喀什以贸易立国,算不上强大,在群雄割据的时代也并不活跃。而于阗则不同,《后汉书》有载:
    从精绝西北至疏勒十三国皆服从。
    由此可知,喀什也归顺了于阗。
    龟兹也曾为莎车所灭,但龟兹国民杀死了莎车王所立之主,并联合匈奴,复立龟兹贵族为王,力图振兴本国。汉明帝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龟兹国王建挥军西南进攻疏勒,杀死疏勒国王成,并任命龟兹贵族兜题为疏勒王。
    匈奴听闻于阗吞并了莎车,于是从焉耆、尉黎、龟兹等十五国派兵三万,围困于阗。于阗王广德以太子为人质,向匈奴乞和。此时,莎车王也最终得以重建家园。
    由此可见,东汉时期的西域多次经历兴亡、重建、吞并,形势异常复杂。总之,公元1世纪的喀什,既受过于阗的支配,又遭受过龟兹的进攻,后来龟兹竟立本国人为王。
    在这种情况下,东汉终于将目光投向西域,名将班超也借此登上了历史舞台。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这是众所周知的至理名言。但这句名言到底是谁、在哪里、在哪种场合下说出来的呢?知之者就未必多了。其实,这是班超率领部属三十六人出使鄯善时发出的豪言壮语。
    鄯善旧称楼兰,同时向汉朝和匈奴臣服,向两方朝贡。对于实力微弱的西域国家来说,这么做大概也是无奈之举吧!
    班超刚到鄯善时,受到了至高无上的礼遇。但是一段时间后,情况却发生了变化。饭桌上的盘子开始减少,而伺候者的态度也发生了微妙转变,行礼方式也显得粗浅随意。
    班超想:“莫非有匈奴使者前来……”他灵机一动,试探性地询问胡人翻译:“匈奴使者现在何处?”
    胡人翻译以为班超已发觉,便据实相告。因为鄯善有两个宗主国,所以同时面对两国使者是一件十分棘手的事情,而他们又必须二选一。此时此刻,杀死其中一国使节是唯一的方法,而哪个可杀哪个又不可杀呢?当然是使团人数较少、实力较弱的一方可杀。当时,汉朝使团三十六人,而匈奴使团人数则将近两百人,所以对鄯善来说,解决汉使是一种相对可行的方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虚胖:健脾、祛湿、补气 心流:棋盘上的她 导读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 导读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 导读尼采《悲剧的诞生》 导读德勒兹与加塔利《什么是哲学》 导读德勒兹与加塔利《千高原》 生而摇滚 日本失落了吗:从日本第一到泡沫经济 暗知识:你的认知正在阻碍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