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小说

一路向西:东西方3000年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乐读窝小说 > 历史军事 > 一路向西:东西方3000年

第10页

书籍名:《一路向西:东西方3000年》    作者:陈舜臣
推荐阅读:一路向西:东西方3000年txt下载 一路向西:东西方3000年笔趣阁 一路向西:东西方3000年顶点 一路向西:东西方3000年快眼 一路向西:东西方3000年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一路向西:东西方3000年》第10页,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继续这样下去就只有坐以待毙,如果我方先发制人还有生还的希望。”班超为了鼓舞士气,说出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豪言。
    当夜,班超率人火烧了匈奴使节的居所,并给予迎头痛击。三十六名英勇的汉使将匈奴正、副使屋赖带和比离支的首级斩下,班超带着二人首级面见鄯善王。鄯善王万般无奈之下只得发誓顺从汉朝,并愿意将儿子作为人质送往长安。
    班超继续沿西域南路行驶,从鄯善国向于阗进发。前面已经提过,于阗曾被以匈奴为盟主的西域十五国所派的三万兵包围,无奈之下开城投降、遣子为质。由于存在这样的关系,所以于阗国驻有匈奴专使。
    于阗国王听说汉使将从鄯善前来,不由心生一计。为了逃避责任,他假借巫师之言,说“神灵”托话:
    汉使有 马,急求取以祠我。
    说需要获取汉使宝马,杀之以慰神灵。言外之意,就是想羞辱汉使以结好匈奴。
    “我有马,但是此马听我话。既然是神灵索要,我定然在所不惜。如果于阗礼敬于我,我愿将马献上。”班超道。
    所谓礼敬,就是要让巫师亲自来。当巫师来到班超面前时,班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其首级斩下。
    当看到巫师的首级后,于阗王广德终于明白了汉朝的决心,于是他派兵攻杀了匈奴使节和驻军,迎接汉使。这件事发生在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和龟兹杀死疏勒王成并立龟兹人兜题为王同年。
    此事后第二年,班超率三十六人继续向疏勒前进。
    后来,我们乘坐吉普车从喀什到和田(即从疏勒到于阗)大约花了十五个小时,而六十年前的大谷探险队乘坐驼队用了整整十八天。那么这条路班超走了多长时间呢,我们不得而知(当然有可能走近路)。
    班超派部下田虑去劝降兜题,兜题并未理会。田虑乘其不备,劫持了他。在众多下属的护卫下,国王竟被轻易劫持,众人不禁愕然。当时兜题属下如何反应,《后汉书》记载如下:
    左右出其不意,皆惊惧奔走。
    这种危急时刻狼奔狗窜的样子,简直是斯文扫地。但是想来,大概因为国王是外国人的缘故吧!他们不知道这位强入为主的国王将来是被绑是被杀,也许他们更期望将其杀死才能大快人心吧!
    后来,班超将疏勒前国王兄长之子忠立为疏勒新王,疏勒国内一片欢腾。
    疏勒新王忠及其大臣都希望斩杀兜题,但班超并未同意。出于扬威立信的考虑,班超将兜题放归了龟兹。
    班超出使西域后,就任自王莽以来被废止的西域都护一职。不过,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四十八岁的东汉明帝驾崩,忙于皇帝大丧的汉朝无暇管理西域事宜。沉寂了一段时间的匈奴便趁机兴风作浪,再次发兵南下。仰匈奴鼻息的焉耆和龟兹也开始攻杀镇守西域的陈睦。
    洛阳城内,年仅十八岁的章帝即位。由于担心班超在西域孤军深入,所以在匈奴进攻西域南路以前,急诏班超班师回朝。
    身在疏勒的班超接到皇帝诏书,不得不由南路返回洛阳。汉朝将领还朝后,疏勒将会怎么做呢?班超疑虑重重。由于这里是集市,当地人并无尚武精神,若龟兹来攻,断然无抵抗之力。于是班超上奏:
    疏勒举国忧恐,其都尉黎弇自刭。
    汉使若去,这个国家恐怕会被龟兹所灭,亡国之期不远矣。而且龟兹来攻,将首攻亲汉派。也许是想到了这些,其都尉才做出了这样刎颈以早死的举动。
    班超归朝途经于阗,王侯以下莫不号啕“汉使如同父母,安忍弃子而去”,以此不断挽留。他们甚至抱着班超的马蹄,不肯让其离去。
    对此,班超深受感动。虽说朝廷传来诏令,但西域远隔千山万水,具体情况朝廷岂能详知?因为班超相信自己能够维系西域如今的大好局面,如果回到洛阳,要想再次经略西域将是难上加难。此时“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岂不是对国家最大的忠诚吗?于是他决定抗命。
    班超调转马头,回到了疏勒。
    其实在班超离开之后,疏勒国就响起了归降龟兹的声音。他一到疏勒便立即肃清了主张投降的势力。
    此后三十年,班超一直留在西域。他率领疏勒、于阗、康居、拘弥之兵,先攻姑墨的石城,后攻莎车。进攻莎车的时候,以龟兹为西域盟主的亲匈奴派率领五万大军前往支援,但班超略施计策就将其击退了。永元三年(公元91年),班超任西域都护。也许是遭到了鲜卑和丁零部族的压迫,此时的匈奴实力急转直下,在这种背景下,受其羽翼庇护的龟兹也归降了汉朝。
    永元六年(公元94年),西域都护班超率龟兹、鄯善等八国共七万大军进攻焉耆,而焉耆就是当时攻杀原西域都护陈睦的罪魁祸首。
    因纵兵钞掠,斩首五千余级,获生口万五千人。
    这是一场复仇之战。焉耆王首级随后被送至洛阳。
    
    0 6
    东汉末年,从黄巾起义到三国鼎立,以及后来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进入了持续两个半世纪的纷乱割据时代。
    《三国志·魏志》有关于倭人,即日本人的详细介绍,却没有关于西域的记载。不过,在20世纪,其相关资料却可散见一二。比如在魏文帝黄初三年(公元222年),鄯善、龟兹、于阗等国遣使来洛阳进献方物,同年,魏在当地设立戊己校尉(西域驻屯军长官)。
    《晋书·四夷传》中关于西域只列举了焉耆、龟兹、大宛、康居和大秦,并未有喀什的只言片语。不过从出土的木简来看,似乎有所收获。从这个出土于楼兰遗址的残缺不全的木简上,能辨别出:
    晋守侍中大都尉奉晋大侯亲晋鄯善焉耆龟兹疏勒于阗王写下诏书到……
    由此可见,西域诸王都被晋朝任命为“侍中大都尉”,而什王(疏勒王)自然也会佩戴晋朝的印绶。
    五胡十六国时期,河西走廊一带先后有五个以“凉”命名的地方政权出现,分别是前凉、后凉、南凉、北凉和西凉。其中,后凉王吕光曾经是前秦部将,他当时也曾招降焉耆,攻陷龟兹。将身处龟兹的高僧鸠摩罗什带到中原的,正是这位声名显赫的大将军。
    《魏书》记载,北魏高宗文成帝(公元452~465年在位)末年,喀什王曾献上释迦牟尼佛袈裟。高宗不信,随即命人将袈裟放入火中炙烤,然而烈火燃烧一日,袈裟丝毫未损。
    “不愧是佛门至宝。”高宗不禁心生敬惧。
    太武帝太平真君六年(公元445年),北魏派大将万度归征战鄯善,鄯善王真达遂即投降。三年后,北魏又展开了对龟兹的征讨。
    这个时期,西域除了丝绸之路大放异彩之外,“佛陀之路”也彰显流光。中原的持续动乱促发了人们追求平安的愿望,佛教便在不知不觉中传播开来。后来,人们内心对佛教的憧憬愈加浓烈,他们大都对经由西域传来的佛典满怀期待,对高僧大德翘首以待。更有甚者,竟有中原僧侣远赴天竺求取佛典、学习佛法。
    法显于后秦弘始元年(公元399年)从长安出发,他是当时最负盛名的取经僧。他从于阗经子合国(叶城),又从竭叉(塔什库尔干)越过葱岭(帕米尔高原)。当时喀什就在眼前,但法显最终并未涉足。
    百余年后,北魏使节宋云和佛门弟子惠生同往天竺。他们仍旧是经过塔什库尔干,并未取道喀什,到达天竺时已是公元518年了。
    隋大业年间(公元605~618年),喀什曾到长安朝贡。对此,《隋书·西域传》有明确记载。
    读《大唐西域记》,三藏法师玄奘从天竺回归长安途经喀什的事情最能吸引我的眼球。我想,玄奘从长安出发时是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归来经过喀什时应该是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史料记载,喀什曾于贞观九年(公元635年)向大唐王朝进献名马。
    那时,喀什王姓裴,娶突厥可汗之女为妻,此事可见《新唐书》。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裴国良不远千里来到长安,唐王朝授其折冲都尉印,加赐紫袍、金鱼(黄金制鱼形饰品)。
    唐朝在处于西域要塞的龟兹、于阗、焉耆及疏勒四地设都督府,即安西都护府,统辖安西四镇。安西都护府驻地位于龟兹,因此,喀什就成了唐朝经略西域的重要据点。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虚胖:健脾、祛湿、补气 心流:棋盘上的她 导读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 导读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 导读尼采《悲剧的诞生》 导读德勒兹与加塔利《什么是哲学》 导读德勒兹与加塔利《千高原》 生而摇滚 日本失落了吗:从日本第一到泡沫经济 暗知识:你的认知正在阻碍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