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小说

一路向西:东西方3000年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乐读窝小说 > 历史军事 > 一路向西:东西方3000年

第25页

书籍名:《一路向西:东西方3000年》    作者:陈舜臣
推荐阅读:一路向西:东西方3000年txt下载 一路向西:东西方3000年笔趣阁 一路向西:东西方3000年顶点 一路向西:东西方3000年快眼 一路向西:东西方3000年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一路向西:东西方3000年》第25页,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喀什地区自古就有锻造蹄铁的技艺,其冶炼技术也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如今菜刀和民族刀都颇有盛名。此外,这里的女性心灵手巧,擅长精工细作,银戒指、银项链等都做得巧夺天工。
    “这里都是些民族手工业品,百货商店的商品种类更丰富一些,离这儿也不远,我们过去看看吧!”听了大家的建议,我们决定一起前去看看。
    小卖部的出入口和我们参观的手工业厂大门正好背对,和大门前的清净安宁不同,走出小卖部,便看见一片热闹场景。刚开始我还以为是附近的人要看一看我们这一伙来自东瀛的客人,其实并非如此,而是因为这附近就是百货商店,是喀什最繁华的地方。
    “这个地方也似曾相见。”就像刚才第一眼见到阿伊萨比特先生一样,而这次似曾相识的不是人,而是物。然而我并非在这里土生土长的,也是第一次踏足这里。思索再三之后,我才想起来这个地方并非在电影中所见,而是曾在照片上看到过。那是作为喀什名景插入到旅行宣传图片中的,而且似乎还在其他书上出现过。
    宣传图片正面似乎是清真寺大门,门前是一些穿梭往来的人群。估计都是十多年前拍摄的吧,当时附近还是不太规整的集市,里面还挂着一排排的遮光席。如今,这些东西早不见了。
    “这里是集市?”我带着之前的回忆问道。
    “是的,以前是。”老阿告诉我。
    “那现在呢?”我追问道。
    “现在已经成了眼前的那家百货商店。”老阿说。
    原来如此。日本以前热闹的庙会也逐渐没了踪影,如今硕果仅存的几处都用于游览观光,取而代之的都是些规整的超市。丝绸之路也一样,商旅驼队已经被汽车、飞机所代替,传统的集市也自然难以幸免。
    和日本边远地区依旧保留着早市一样,丝绸之路上也有一些近郊农民专门出售自家农产品的集市。他们卖完自己的产品后,通常会到附近的百货商店买些日用品。
    清真寺右侧对面是个名叫“东方红”的百货商店,有两层高,空间比较大。一楼主要经营食品、杂货;二楼主要售卖化纤、体育用品、文具等。每层的窗前和中央位置都是专柜,和北京的友谊商店布局相当。
    这里还有牛仔布料。我原本以为这些布料都产自于美国,不想被刘先生取笑了一番。在中国,牛仔布料被称为“劳动布”,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就已经存在。刘家祥先生是山东人,他小时候就经常见这种料子。当我再仔细看时,发现布料不起眼儿的地方印着“库尔勒棉纺厂出品”的字样。从乌鲁木齐到喀什,经停航班的第一站就是库尔勒,而这些布料正是产自那里。
    “用这个做件工作服怎么样?”
    在妻子的提议下,我也觉得这个主意不错。用这种颇具纪念意义的新疆布料来做工作服也真是件妙事。
    “您要买这种布吗?”阿依哈姆的话中带着一些不可思议。
    百货商店中的维吾尔族女导购头上扎着薄绢丝巾,身着红、黄各色的民族服装。年轻一些的女孩子还佩戴着耳环,涂着指甲油。这在当时的内地是不多见的。
    好客的维吾尔族女子在服务业工作可谓适得其所。她们态度亲切,自始至终都面带微笑而毫无做作,让购物者感受到的是丝丝温馨。和北京的百货商店或饭店的服务员比起来,她们的态度真是温和而且彬彬有礼。
    我们买了些“劳动布”、银制品和颇有维吾尔族风格的丝绸等,总之都是些穿戴的东西。
    比起二楼的井然有序,一楼就显得有些混杂。我们在一楼买了些核桃、干杏仁以及烟草等当地特产。其实我在七年前就已经戒烟,此次买来打算送给朋友。在中国,除了“中华”“熊猫”等全国大品牌之外,地方特色的烟一般只能在当地购买。因此,这些烟不仅可以带回日本,而且还可以送给北京、上海的亲戚朋友。新疆最有名的烟叫“雪莲”,这种植物生长在天山中,是一种名贵的药材。
    一楼虽说是食品专卖,但并没有肉类、鲜鱼、青果等东西,不过听说这些东西似乎在其他市场有售。
    
    0 5
    走出百货商店,我们决定到旁边的清真寺参观。
    正如刚才所说,这座寺院虽然也在照片上见过,但我并不知道它的名字。在我读过的游记中,也并未见标识。
    “这是西域最大的清真寺,一般都称其为大寺。”老阿说道。
    “大寺?”我还是想知道具体的名字,于是继续向老阿询问。
    “艾提尕尔清真寺。”老阿说得很慢。为了不出差错,我拿出纸笔让老阿帮我写下来。
    老阿虽然是维吾尔族人,但他曾在喀什二中的维吾尔族班教汉语,他的汉语发音纯正地道,写出来的字也工整漂亮。寺院名称中的“尕”是一个并不常见的字,《康熙字典》中也并未收录,但这个字在新疆的使用频率却很高。它和中国南方惯用的“仔”字意思基本相同,都表示“小”,所以一般都用于关系亲密的人之间,并且不能单独使用。
    西域包含新疆南北,而这座寺院号称西域最大,果然名副其实。由于地处繁华闹市,没有昨天参观的和卓坟那般幽静。不过只要一进大门,外面的喧嚣之景便会减少许多,然而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的依然是刚才遇到的群众身影。
    从门口到礼拜堂着实还有一段距离。和门外不同,门里的人确实少了很多。这时,迎面走来两个长胡须老人。二人身穿法衣(类似于长袍),个高一点儿的身着黑色衣服,个矮一点儿的身着亮蓝色衣服,而且两人都手持拐杖。
    老阿连忙快步向前和他们握手,然后向我介绍道:“这位是寺里的大阿訇穆罕默德·哈吉先生……”
    当我走近时,才发现矮个子老人身上穿着的法衣带有竖纹,而且手中拿着的是铁杖。
    阿訇相当于伊斯兰教寺院中的住持。寺院的管理、礼拜、相关仪式还是需要专门的人来参与,阿拉伯地区将这样的人称为“指导者”,不知什么时候中国人开始将他们叫作“阿訇”(或者是“阿衡”)。
    “这位是副阿訇撒拉德穆先生。”老阿指着高一点儿的老人向我介绍道。
    我们在两位老者的带领下参观了寺院。“咔、咔……”大阿訇的铁杖点在地上铿锵作响。问过年龄后,才知道大阿訇今年已经八十一岁了,而副阿訇却比他小了近二十岁,今年六十二岁。然而,年长的大阿訇却精气神十足,即使不用铁杖走起来也是健步如飞,相比较而言,副阿訇却略显老态,精力大不如他。
    他们都不会汉语,所以翻译的任务就落在了老阿的身上。
    寺院的日常经管、诸事的推进等由“指导者”担当,而说教、详述教理、命名等精神层面的事情则由阿訇分管。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两者已经没有了明显的界限。
    以前,有的阿訇拥有广大的寺院领地,本人和大地主并没有什么区别,而且权力极大。在准噶尔控制回疆时期,阿訇甚至会干涉地方行政长官的任命,形成事实上的自我兼任。乾隆时期,兆惠平定西域后,清朝担心边境再次出现割据政权,于是决定下严旨削弱阿訇的权限:阿訇只可念习经典,不可干预公事。
    此后,不要说阿訇本人兼任地方要职,就是其本家之人也不许担任行政官员。这样一来,阿訇就开始疏离政治,专心于寺院事务。
    穆罕默德·哈吉老先生和蔼可亲,颇具长者风范,真可谓是位典型的修德修身的阿訇。
    清真寺和日本的佛寺相同,都没有本山和末寺之分,各寺院都独立存在,互不影响,而且并无僧俗之别,所有信众在神面前一律平等。所以,即便是我们面前的阿訇,也只不过是一名普通教徒而已。介绍的时候,老阿用“大阿訇”称之,仅仅是因为寺院规模比较大罢了,并算不上是佛教“大僧正”那样的正式称呼。
    “清真寺”(mosque)一词,这恐怕是从阿拉伯语“masjid”转化而来的,其特征是半圆屋顶加光塔结构。
    因为昨天已经参观过和卓坟旁的礼拜堂,此次已然没有了昨日的激情,不过和和卓坟相比,这里的院子比较宽敞,也许是院中树木的树龄都不高的原因吧,阳光通透,院内显得十分亮堂。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虚胖:健脾、祛湿、补气 心流:棋盘上的她 导读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 导读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 导读尼采《悲剧的诞生》 导读德勒兹与加塔利《什么是哲学》 导读德勒兹与加塔利《千高原》 生而摇滚 日本失落了吗:从日本第一到泡沫经济 暗知识:你的认知正在阻碍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