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小说

一路向西:东西方3000年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乐读窝小说 > 历史军事 > 一路向西:东西方3000年

第26页

书籍名:《一路向西:东西方3000年》    作者:陈舜臣
推荐阅读:一路向西:东西方3000年txt下载 一路向西:东西方3000年笔趣阁 一路向西:东西方3000年顶点 一路向西:东西方3000年快眼 一路向西:东西方3000年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一路向西:东西方3000年》第26页,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礼拜日是周五,今天虽然是周一但仍然有信徒前来参拜。敏拜尔周围都用绒毯铺就,只有最外围铺的是席子。庭院和礼拜堂之间有台阶,但女同志不允许走。听了这样的解说,我便询问旁边的阿依哈姆:“你可以过去吗?”
    她笑了笑说道:“今天不是礼拜日,所以没关系的。”
    和寺院的规模相比,中央两侧的光塔似乎并不算高。院中一角有矮墙,矮墙对面是座纯白的建筑,也是寺院的附属。要维护这么大的寺院,确实不大容易。
    “这座寺院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修复过两次。”大阿訇告诉我。和卓坟也修复过两次,说不定两处是同时动工的。
    
    0 6
    据说和卓坟始建于1647年,而这座艾提尕尔清真寺则更古老一些,但后来因大火焚烧而重建,所以看起来焕然一新。不过即便如此,从清末到现在也历经了百余年的沧桑。
    大阿訇的名字中既然有“哈吉”二字,那么他应该去过麦加朝圣。
    “您什么时候去过麦加?”我好奇地问道。
    “十五岁的时候,父亲曾带我去过。”大阿訇告诉我。
    我赶忙计算起来:大阿訇现年八十一岁,那么现在离他去麦加已经过了六十五年,那一年是1911年,中国正好爆发了辛亥革命,而日本是在明治四十四年。
    大阿訇和我去年过世的父亲同庚。虽然是初见,但看着他那红光满面的脸庞,不禁勾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
    1911年3月,大谷探险队的橘瑞超也曾来到喀什。同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随后全国各地纷纷响应,革命浪潮风起云涌。我想,起义的消息也应该传到了这里。对此,橘瑞超在《中亚探险》中记录如下:
    看了最近的报纸,发现中国革命的余波已经波及这里,形势不容乐观。正如世人所说,喀什是中亚的政治、经济中心,同时又是英国、俄罗斯、中国三国利益交错之地。对于喀什的未来形势,我国岂不该给予更多的关注……
    在那个动荡的时期,青年橘瑞超想到了祖国,他抑制躁动,扼腕叹息。在喀什设有领事馆的英、俄两国,趁中国内乱之际,想浑水摸鱼为本国攫取最大的利益,他们在情报收集和当地居民动向调查方面也曾不遗余力。一时间,这里情报、谍报活动秘密进行,暗流涌动。
    当时的沙俄领事是彼得罗夫斯基,人称“察合台汗第二”。虽然在中国任职,但他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实权派。比如,沙俄和中亚的交易、包括巡礼在内的护照发行等,都属于其管辖范围。另外,时任英国领事的是著名的考古学家马戛尔尼。
    就在这样的激荡岁月中,当时尚且年轻的大阿訇随父一起到麦加朝圣。朝圣仪式一般都是在伊斯兰历12月7日至10日举行。因为伊斯兰历是纯太阴历而不包含闰月,所以我们无法断言12月是春天还是冬季。那一年,伊斯兰历的元旦是12月2日(吉川小一郎日志),为了赶上朝圣日期,他们必须提前一个月从喀什出发。
    “您当时是怎么去的?”我问他。
    “骑马。”大阿訇说。这是他那天说的唯一的一句汉语。
    朝圣结束后,无论老幼都会被赐予“哈吉”的称号,能头卷绿色特本(Turban)。
    在近代英国人看来,当时的维吾尔族人过于温顺,对此,英国人荣赫鹏有这样的描述:
    某年某月我曾在此小住。在我看来,这些人都没什么活力,生活过得乏味无比。只是有一点,他们有较好的进取精神,这大概是拜麦加朝圣所赐吧!
    几百人的群体,都是举家前往。父母抱着孩子翻山越岭,历经严寒,还要克服喜马拉雅山的险阻和印度的酷暑,最后漂洋过海来到麦加。在整个行程中,他们会不断地参拜,跟随者数不胜数。这些平日里毫无生机活力的人竟然能够这般风雨无阻,对于宗教的激情,还是第一次给我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
    (选自荣赫鹏的《穿越喀喇昆仑山》)
    当时,英帝国野心膨胀,占领西藏拉萨,四处雷厉风行地瓜分、蚕食别国土地和利益。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会觉得没有活力的人一无是处。不过,对于维吾尔族人在麦加朝圣途中的热情和不惧死亡的精神,荣赫鹏倒是颇为佩服。然而对于维吾尔族人的进取精神,他觉得这主要来源于宗教的力量。
    诚然,每个人的内心都如同烈焰熊熊燃烧,但并不是除宗教外就别无其他力量。
    此番旅行,我们参观了人民公社、工厂、医院、剧场、百姓人家等,也切实感受到了维吾尔族人民心如火焰般的热情和斗志。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员,他们依靠自己的力量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并拥有坚如钢铁般无可动摇的意志。他们不再隶属于某个集团或者某种势力,他们的家园神圣不可侵犯。这种强烈而炽热的火种,他们将一代一代传下去,其信念并不逊色于当年的麦加朝圣。
    大阿訇头上并没有缠裹绿色的特本,只是戴了一顶街上随处可见的帽子。而这次出来,我也没有看到其他头裹特本的人,似乎某些传统做法早已不再具备原有的意义了。就像大阿訇穆罕默德·哈吉虽然依然穿着衣襟宽大、如同长袍一样的法衣,但早已不是特权的象征了。
    “您身体真健朗啊!”我握着大阿訇的手说道。
    “大阿訇的身体状况没得说。”老阿在旁边说道。
    刚才对着敏拜尔做礼拜的一群人似乎已经礼毕,正要起身离开。但从背影来看,他们应该是上了年纪的信徒。
    大阿訇一直把我们送到寺院门口。
    “您老请留步……”我多次劝阻,但他仍然微笑着继续相送。他手中的铁杖点击着石板,发出“咔、咔”的声音。
    别了,艾提尕尔清真寺。
    放暑假的孩子们聚集在寺院门前,都想看看从日本远道而来的人长什么样子。见此场景,我们一时还有点儿难为情。穿过簇拥着的孩子群,我上了老司机艾拉夫的车。
    
    第二部分从喀什到和田
    最后的巡礼
    0 1
    从艾提尕尔清真寺回到宾馆,等待我的却是一个糟糕的消息。
    往返于乌鲁木齐和喀什并经停途中各机场的小型飞机正在乌鲁木齐检修,所以暂时停飞。至于何时才能起飞,目前尚无从知晓。
    按照日程安排,我第二天本来是要乘坐飞往乌鲁木齐,经停阿克苏的小型飞机,然后再从阿克苏换乘中型飞机飞往和田。但如今小型飞机无法起飞,着实令人头疼。
    “看来明天肯定是不行了,要不等一天再说吧!”老阿劝我说。
    “要是等一天,第二天肯定会好吗?”我问道。
    “哎呀,这个可不好说。”老阿也拿不准。
    “那这么说的话,明后天都有可能走不了了?”我追问道。
    “是的,有可能连续好几天都无法飞行。”老阿无奈地说。
    “这可如何是好?”我一脸愁容,不知所措。
    因为这里已经靠近边境,周围都是茫茫沙漠,所能依赖的交通工具也只有飞机了,而今却凑巧检修,看来真是时运不济。
    “坐吉普车可以吗?”老阿问道。
    “啊,可以呀!”我似乎又看到了希望。
    从喀什到和田,这可是一千三百年前玄奘法师从天竺取经归来时所走过的路线,而这条路线自古以来便是丝绸之路的主干道。如今我们因故弃飞机而乘吉普,路上所见所闻大概也和当年玄奘在马上看到的风景相同吧!想到这里,我内心一阵激动,反而觉得飞机坏了是件好事。
    “不管怎样,我得先和地委的同事商量一下明天的计划。”
    由于出发时间延期,所以原本定于今天结束的参观便多出了一天。为了将明天一天安排充实,老阿急匆匆地走了。
    既然替代出行计划初步有了眉目,今晚我们决定按照之前的计划,去电影院欣赏喀什歌舞团的精彩表演。像往常一样,演出定于北京时间十点开始,所以晚饭之后我们照例坐在长凳上攀谈起来,话题也自然转移到了如何坐吉普车去和田上面。
    “两地相距可有五百三十多公里呢……”在宾馆工作的老杨告诉我。他虽是甘肃人,但长期在此工作,早已和当地人无异。
    “看来还是有点儿远呀!”老阿说道。他在乌鲁木齐工作,老家在喀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虚胖:健脾、祛湿、补气 心流:棋盘上的她 导读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 导读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 导读尼采《悲剧的诞生》 导读德勒兹与加塔利《什么是哲学》 导读德勒兹与加塔利《千高原》 生而摇滚 日本失落了吗:从日本第一到泡沫经济 暗知识:你的认知正在阻碍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