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小说

一路向西:东西方3000年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乐读窝小说 > 历史军事 > 一路向西:东西方3000年

第42页

书籍名:《一路向西:东西方3000年》    作者:陈舜臣
推荐阅读:一路向西:东西方3000年txt下载 一路向西:东西方3000年笔趣阁 一路向西:东西方3000年顶点 一路向西:东西方3000年快眼 一路向西:东西方3000年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一路向西:东西方3000年》第42页,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当时匈奴和西汉王朝并无交恶,但王莽建立“新”朝之后,两国便产生了抵牾。这一切都源于王莽好大喜功的形式主义作风。最初,王奇持印绶来巡查西域就是对西域各国国王的变相降格。中国印章制度等级森严,王一级称之为“玺”,列侯以下为“章”。对于西汉此前给西域各国的封号,王莽以为“蛮夷之国,封王乃僭越”,于是他命人将新印绶中的“王”改为“侯”,而王奇所带的印绶之一就由西汉时期的“匈奴单于玺”降格为“新匈奴单于章”,其意将匈奴置于新朝统治之下。此外,西汉所赐印绶不仅只有汉文,这一点也有尊重匈奴独立自主的含义,而王莽所赐之印却有让匈奴俯首之意。
    在这种情况下,对王莽政权心怀怨愤的匈奴收容了亡命而来的狐兰支。不仅匈奴如此,从王降为侯的西域诸国都对王莽颇为不满。
    此时,久居西域的戊己校尉幕僚陈良、终带、韩玄、任商等人,似乎已经预料到了局势的变化。他们认为,匈奴收纳了亡命的狐兰支,就意味着对王莽的“新”政权的反抗。这样一来,西域全境不久将尽归匈奴,而他们自己的性命自然也危在旦夕。
    吾等莫如杀校尉率众归降匈奴,此方可求得生机。
    他们共同商议之后,决定铤而走险。那时,戊己校尉刁护正好卧病在床,客观上也为他们提供了便利。他们借机杀死了校尉和其子、其弟,即率两千余众逃向匈奴。此外,陈良等人还自称“废汉大将军”,并站在忠诚于被王莽推翻的西汉政权的立场上,申明斩杀王莽旧臣——戊己校尉的缘由。不过,他们偏偏时运不济。
    匈奴乌珠留单于死后,其手下大臣须卜当因和新单于关系紧密,所以在匈奴帐中有很大的发言权。而须卜当正是原为汉宫宫女、后来和亲匈奴并嫁于匈奴单于的王昭君之婿。作为王昭君的家人,他自然亲汉。
    王莽也洞察到了匈奴内部的局势变化,于是派出使节向新单于庆贺,正使便是王昭君兄长之子王歙。王莽让使节给匈奴带去了大量的黄金、衣服、锦缎等,同时希望匈奴能够将陈良、终带、韩玄、任商和手刃了戊己校尉刁护的芝音及其家人送归本朝处置。匈奴同意了王莽的要求,便将陈良等二十七人戴枷装入囚车交于使者。到了长安之后,王莽下令将他们烧死。
    可怜陈良等人虽然有先见之明,但却没能把握好最佳时机。王莽确实没有什么政治才能,只是喜欢好高骛远,所以其所推行的西域政策自然难以奏效。起初他曾将匈奴称为“降奴”,但为了制止其在边境的烧杀抢掠,后来又将匈奴称为“恭奴”,其所作所为确实没有什么战略眼光。
    当匈奴发现王莽并无能力应对时,便出兵四下掠夺。此时,原本臣属于西汉王朝的西域诸国也都投入了匈奴的怀抱。距匈奴最近的焉耆国杀死了王莽派来的西域都护但钦,但王莽并没有立即派兵问罪讨伐。
    天凤三年(公元16年),王莽派五威将军王骏、西域都护李崇、戊己校尉郭钦前往西域,西域各国按照西汉时期的惯例到郊外劳军。王莽军此来本是为了惩罚杀死了戊己校尉郭钦的焉耆,所以焉耆便佯装投降,暗地里却整军待命。王骏等人集结了龟兹和莎车等地七千余兵征讨焉耆,不料途中遭到伏击。混战中,王骏手下的西域兵接二连三地临阵倒戈,王骏也因此兵败被杀。
    戊己校尉郭钦从另一路顺利抵达焉耆,当他听闻焉耆壮丁伏击了五威将军后,下令将焉耆的老人和孩子全部杀死。
    西域都护李崇则收容了王骏的残兵,躲进了龟兹城。对此,《汉书·西域传》有云:“李崇收余士,还保龟兹。数年莽死,崇遂没,西域因绝。”
    五威将军远征的七年之后,王莽驾崩,随后李崇也一命呜呼。不过,李崇生前一直驻守在龟兹。虽然龟兹周围其他各国都已尽归匈奴,但唯独龟兹孤立坚守。
    初,北边自宣帝以来,数世不见烟火之警,人民炽盛,牛马布野。及莽挠乱匈奴,与之构难,边民死亡系获,又十二部兵久屯而不出,吏士罢弊,数年之间,北边虚空,野有暴骨矣。
    上一段也摘自《汉书·匈奴传》。
    库车的克孜尔尕哈烽火台建成之后,似乎长时间都未见狼烟。对后人来说,烽火台作为纪念塔,毋宁说是一种好事。
    陈良等人谋划杀死戊己校尉的事情上面已经提及,而关于那次军事政变的导火索,《汉书·西域传》记载如下:
    既以数千骑至校尉府,胁诸亭,燔积薪……
    陈良等人胁迫烽火台上的士兵,命他们燃烧积薪,燃起狼烟。当各地军队看到狼烟时,不知何方来犯,于是纷纷率军驰援。
    ——匈奴十万大军来袭,大家拿起武器,后退者斩!
    这可是天大的事。戊己校尉当然要命人打开城门,擂鼓聚将。陈良等人就趁此混进人群,借机杀死了校尉。
    作为预防敌军来袭的防卫设施,此次却被用作政变的助推器。没想到经久未用的烽火台,当再次被点燃的时候却和最初设计的目的大相径庭,甚至是起到了反作用。用于自我防卫的军事设施,如果都这样被逆用,那岂不是十分危险。
    西域都护李崇不知在龟兹城坚持到了什么时候。他死后,西域就和中原断绝了往来。孤城龟兹最后也被匈奴纳入其势力范围。所谓刚出虎穴又入狼口,在匈奴的苛捐重税之下,西域诸国苦不堪言。王莽已死,东汉新立,但建国初期,东汉尚无力西顾。
    不堪忍受匈奴重税的西域,都希望回到西汉时期,在西域都护的保护下过上太平日子,于是有部分国家自愿送人质到东汉朝廷,但光武帝并没有接受。对此,可见《后汉书·西域传》。
    匈奴敛税重刻,诸国不堪命,建武中,皆遣使求内属,愿请都护……
    虽然当时西域整体归属匈奴势力,但毕竟难以再和冒顿单于时代相提并论。分裂了四十八年的匈奴,已经没有足够强大的力量将西域玩于掌中。在诸国中,西域南路的莎车因远离匈奴大本营而反抗最为强烈。为此,莎车也在谋求东汉王朝的支援。
    
    硝烟中的西域
    0 1
    东汉初,莎车王康的父亲曾作为人质久居长安,所以他对中原的情况较为熟悉。东汉朝廷册封他为“汉莎车建功怀德王西域大都尉”。
    莎车王康死后,其弟贤即位,莎车进入强盛时期,并开始了对邻近国家的侵略,这也侧面印证了匈奴的衰落。和匈奴一样,莎车也开始凭借武力苛敛他国。
    龟兹也未能幸免。
    为了摆脱莎车的魔掌,西域诸国再次期盼西域都护能够主持公道。然而可惜的是,经历了王莽时代的政治混乱和其后的赤眉之乱,东汉初期尚无余力回应这样的渴望。西汉都城长安在赤眉之乱后俨然已成废墟,东汉王朝甚至不得不定都洛阳。
    匈奴内部在南北分裂后,南匈奴归降汉朝,已经丧失了威胁,只有北匈奴依然让西域诸国颇感压力。
    东汉光武帝在位三十三年,于公元57年驾崩。其四子刘庄即位,为汉明帝。永平十六年,汉明帝终于决定派军远征西域,班超也于此时自告奋勇,加入了远征队伍。他借机出使鄯善,以“入虎穴,得虎子”的大智大勇立下了不朽功绩。
    据《后汉书》记载,汉朝和西域的关系曾一度中断六十五年。这六十五年间,库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西域诸国为求自保,想尽办法趋利避害,西汉时期龟兹国的亲汉之风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保护国家安全。后来汉朝放弃了西域,龟兹也只能另寻靠山。面对莎车的压迫,龟兹结好北匈奴也是理所当然的自卫之举。班超出使西域之时,西域各国的力量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曾经的地区霸主莎车已经被龟兹取代。既然结好北匈奴,那么就得听命于对方。因北匈奴和东汉王朝是敌对关系,所以龟兹也理所当然地成了反汉的棋子。那种遥想当年和汉朝的蜜月时光的伤感之情,自然无法在西域这片关系复杂的土地上大量出现。
    在远征军出发后的第二年,东汉王朝重新恢复了荒废已久的西域都护和戊己校尉,并继续推行屯田制。又过了一年,四十八岁的汉明帝驾崩。由于举国大丧,所以东汉王朝这时候不会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对匈奴来说,这确实是个绝好的时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虚胖:健脾、祛湿、补气 心流:棋盘上的她 导读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 导读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 导读尼采《悲剧的诞生》 导读德勒兹与加塔利《什么是哲学》 导读德勒兹与加塔利《千高原》 生而摇滚 日本失落了吗:从日本第一到泡沫经济 暗知识:你的认知正在阻碍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