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小说

真实的幸福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乐读窝小说 > 哲学心理 > 真实的幸福

C:生活环境

书籍名:《真实的幸福》    作者:马丁·塞利格曼
推荐阅读:真实的幸福txt下载 真实的幸福笔趣阁 真实的幸福顶点 真实的幸福快眼 真实的幸福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真实的幸福》C:生活环境,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关于环境这个因素,好的一面是,它的确可以提升幸福感,坏的一面是,这种改进很昂贵且不切实际。在我讨论生活环境如何影响幸福感之前,请先就下面的问题写下你的意见:

● 美国有百分之多少的人曾经得过抑郁症?

● 美国有百分之多少的人认为他的生活满意度在中等之上?

● 有百分之多少的精神疾病患者报告说他的积极情绪比消极情绪多?

● 贫穷的黑人、失业者、老年人和多重残障的人,哪一种人的消极情绪比积极情绪多?

你很可能低估了幸福的百分比(我就是)。美国成人认为应该有49%的人曾得过抑郁症,但正确答案是8%~18%;他们认为只有56%的人觉得生活满意度在中等以上,但正确的答案是83%;他们还认为只有33%的精神疾病患者会觉得自己的积极情绪比消极情绪多,但事实上有57%的人回答,他们的情绪是积极的,虽然他们有精神疾病。至于最后一道题,四种人都说他们感到很幸福,但是受访美国成人中,有83%认为贫穷的黑人不幸福,100%的人认为失业者不幸福,38%的人认为老人不幸福,24%的人认为多重残障的人不幸福。从上述报告中,我们看到大部分美国人是幸福的,无论客观环境如何,但他们同时都低估了其他同胞的幸福指数。

在1967年,关于幸福的研究刚刚开始,沃纳·威尔逊(Warner Wilson)回顾文献后发现,当时心理学界认为幸福的人是这样的:

● 高薪。

● 已婚。

● 年轻。

● 健康。

● 受过良好的教育。

● 无论男女。

● 无论智商高低。

● 有宗教信仰。

后来证明,上述研究并不完全正确。我现在就用过去30年的研究发现,来分项讨论这些外在因素如何影响幸福感,有些结果可能会令你大吃一惊。



金钱


我曾经富有过,也尝过贫穷的滋味,还是有钱好。

——索菲亚·塔克(Sophie Tucker)

金钱买不到幸福。——谚语

上面两句看似矛盾的话却都是正确的,有一大堆文献告诉你,金钱如何影响幸福感。在一个研究范围最广的研究中,研究者比较了富有和贫穷国家人民的主观幸福感,下面是在40个国家(每个国家有1 000多人参与)中进行的生活满意度调查的结果,请你也想想自己的答案。

你对近来日子的满意度如何?分值为1~10(1代表很不满意,10是很满意)。

表4-1列出了各个国家人民的平均满意度(7),购买力是以美国为100分,其他各国与其进行比照后,得出了调整值。

表4-1 各国人民生活满意度与购买力调查统计(8)

这项跨国的大型调查显示:塔克并没全错,购买力强的国家,人民生活满意度也高;一旦国民收入超过人均8 000美元之后,这种相关性就开始消失,财富的增加并不能继续增加生活的满意度。所以富庶的瑞士国民比穷困的保加利亚人更幸福,但是与爱尔兰、意大利、挪威或美国人比起来就不一定了。

财富和生活满意度的关系也有很多例外:巴西、阿根廷在生活满意度上都高于它们购买力所预测的值;苏联解体后成立的几个国家的生活满意度则都低于它们购买力所预测的值,日本也是一样。巴西和阿根廷的文化传统,可能支持了它们国民的积极情绪,而东欧国家在苏联解体后所面对的健康和社会保险等问题,可能拖累了国民对生活的满意度。日本人的不满意比较难解释,而最穷的几个国家,如印度、尼日利亚等都有较高的生活满意度,也是比较奇怪、不容易解释的。

整体而言,这份资料告诉我们,金钱不一定能买到幸福。20世纪的后50年,富庶国家购买力的改变也带给我们同样的信息:美国、法国和日本实际购买力已经翻了一倍,但是生活满意度却没有变化。

有时跨国的比较很难找出真正的原因,因为富有国家同时也有较高的识字率、较好的健康状况、较高的教育水平以及较丰富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比较同一国家穷人和富人的幸福程度也许更能找出真正的原因。你可能常常问自己这个问题:“钱多点可以使我更幸福吗?”尤其在你无法决定该留在家中陪孩子玩,还是去办公室加班的时候。在贫困的国家,当贫困威胁到生存时,有钱绝对可以带来幸福;但是在富庶国家,当每个人都有基本生活保障时,财富增加所能带来的幸福效果就微乎其微了。在美国,非常穷的人的确很不幸福,但是一旦实现温饱后,金钱的增加只能增加一点或甚至不能增加幸福感。跻身《福布斯》富豪榜的前100位富人,只比普通美国人幸福一点点而已。

那么极端贫穷的人呢?有一位业余科学家罗伯特·比斯瓦斯-迪纳(Robert Biswas-Diener)(9)曾经环游世界,到大家认为最不可能获得幸福的地方去寻找幸福,他去了加尔各答、肯尼亚的乡下、加州中部的佛雷斯诺及格陵兰的冻原。其间,他调查过32名加尔各答的妓女及31名睡在路边的流浪汉对生活的满意度。

凯帕娜是一位35岁的妓女,她当妓女已有20年了,母亲去世后,她不得不做这行来养活兄弟姐妹。她一个月回乡探视家人一次,她8岁的女儿也住在乡下。凯帕娜独自居住,工作地点是一间窄小的水泥房,里面有床、镜子、一些碗筷及印度神像,收取每位顾客2.5美元的服务费。

我们一般会认为加尔各答的穷人一定对生活极不满意,令人惊讶的是,事实并非如此。整体来说,他们对生活是不满意的(1~3的分值中,他们的得分是1.93),比加尔各答的大学生(2.43)低,但在生活的其他层面,他们的满意度挺高,例如,道德(2.56)、家庭(2.50)、朋友(2.40)、食物(2.55),而满意度最低的是收入(2.12)。

凯帕娜担心同村的朋友会看不起她,但她的家人并没有鄙视她,每个月回家的时候是她最幸福的时光,她对自己能赚钱给女儿请保姆,让孩子有房住、有饭吃而感到满足。

当比斯瓦斯-迪纳比较加尔各答和加州佛雷斯诺的流浪汉时,发现两者有很大的差别,加尔各答的流浪汉比较有幸福感。在他访谈的78名加州流浪汉中,生活满意度的平均值很低(1.29),比加尔各答的流浪汉还低(1.60)。有几项的满意度属于中等,如智慧(2.27)、食物(2.14);但在大多数项目上是非常不满意的,如收入(1.15)、道德(1.96)、朋友(1.75)、家庭(1.84)及居住条件(1.37)。

虽然这些数据来自小样本,但着实让人惊讶,无法让人不去思考这是为什么。整体来说,比斯瓦斯-迪纳的报告告诉我们,极端的贫穷是社会的病态,在这种环境中的人的幸福感最低,但即使如此,这些人还是能从他们的生活中找出一些满意的事情来(加尔各答的穷人比美国的穷人对生活更满意)。假如这是正确的,我们就更有理由去努力消灭贫穷,包括缺少就业机会、高婴儿死亡率、不卫生的居住和饮食条件等。那个夏天,比斯瓦斯-迪纳又去格陵兰的最北端,研究当地因纽特人的幸福情况。

你对金钱的看法实际上比金钱本身更影响你的幸福。物质主义似乎有反作用:在所有阶层中,越看重钱的人对他们的收入越不满意,也对他的生活越不满意;至于为什么会如此,现在还没有人知道。



婚姻


有人说婚姻是脚镣和手铐,但也有人说它是永恒的幸福。当然两者都不对,一般来说,实证数据支持的是后者。婚姻不像金钱,婚姻跟幸福的关系非常强。美国的全国民意研究中心(National Opinion Research Center)在过去的30年间调查了35 000名美国人,40%的已婚者说他们“非常幸福”,而只有24%的未婚者、离婚者、分居者或丧偶者说他们幸福。未婚同居在美国这个注重个体主义的文化中是能带来幸福的,但在日本和中国的集体主义文化中则更可能无法带来幸福。这种幸福效应在剔除了年龄、收入后依然存在,而且没有性别差异。但是,丹麦哲学家祁克果(Sóen Kierkegaard)对不美满婚姻的观点——“恶婚不如好死”,其实也有些道理。处于不幸福婚姻中的人,他们的幸福指数比未婚的或离异的更低。

那么你是否应该赶快找个人结婚呢?这只有在结婚真的能带来幸福时,你才应该这样做。你还要考虑另外两种可能性:有幸福感的人比较容易找到对象结婚;某些无关变量,例如,外表的英俊或美貌及社交的手腕等,可能是婚姻幸福和比较容易结婚的原因。没有幸福感的人比较退缩,容易发怒、脾气不好、以自我为中心,所以他们本来就不易交到朋友。就我的看法,婚姻与幸福的相关性并没有定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教出乐观的孩子 曲线的秘密 穷人的商机 穷忙族 清算美国 青梅煮酒论领导 亲历巴菲特股东大会 一分钟后的人生 一杯沧海:我与青岛啤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