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小说

故事栏目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乐读窝小说 > 小故事

发酵中的青稞酒

时间:2023-08-16 04:25:20

发酵中的青稞酒一文创作于:2023-08-16 04:25:20,全文字数:44716。

发酵中的青稞酒

旺珍

我身边有很多朋友不喜欢冬天,临近冬季她们会像候鸟一样飞向南方的大城市。但我喜欢冬天,确切地说我喜欢拉萨的冬天。喜欢顶着拉萨冬日的暖阳,漫无目的地走在拉萨老城区,有点像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不过走着走着我经常会被吸引到八廓街附近,感受到它有种磁石般的吸力。围绕八廓街有很多条桑廊,不管你在老城区的东、南、西、北哪个方向,都可以从就近的桑廊进入八廓街。这一条条桑廊,就像是一双双母亲展开的双臂一样,投入其中,有种被母亲拥入怀中的感觉。

这不,我又晃荡到仓姑寺附近,临近中午不知怎的,我忽然眷恋起热闹的人声和温暖的甜茶来。于是,我就给发小卧白发了条微信语音,告诉他有空到仓姑寺甜茶馆一起午餐。卧白是仓姑寺斜对面警务站的负责人。拉萨的甜茶馆,上午是茶客最多的时候,我走进仓姑寺甜茶馆,沿着中间的水池往里探了探头,都坐满了人,我转身上了二楼,沿着回廊走到里间的茶室,正好在靠近门的地方有空座,我买了一壶三磅的甜茶,顺带从消毒柜拿了两个茶杯。

阳光透过藏式的木窗格洒落在窗边的座位上,几位中年藏族妇女背靠着窗户,晒着太阳喝茶聊天,时不时还发出爽朗的笑声。旁边座位上坐着一位波啦(老头)和小男孩,波啦一身灰白的氆氇藏装,面庞上几道深深的皱纹,像一条条沟壑,给人以饱经沧桑之感。波啦时不时从面前的藏式木桌上用左手拿起茶杯喝一口甜茶,右手一直缓缓转动着手上的转经筒。小男孩正津津有味地埋头吃藏面,波啦时不时怜爱地看着小男孩,偶尔用他枯枝般的手抚摸男孩的小脑瓜。眼前的这幕,就像是一幅油画,耐人寻味。

波啦把跟前茶杯里的甜茶喝完,从藏袍前胸里摸出一个皱巴巴的皮钱夹,解开缠绕在上面的线绳,取出了一张一元纸币递给小男孩说:“再去续一杯甜茶。”

小男孩拿着一元钱从我跟前一闪而过。

时下的智能电子时代,出门消费只需扫一下二维码就可,我已经很久没有看到现金了。当我看到男孩手中的那张一元钱,脑海里本能地想起属于我的那个关于一元钱的回忆。这还得从我的家说起。

我的家跟许多藏族家庭一样,家中最亮堂、最干净、最讲究的地方是佛堂,之间的客厅是过渡带也兼做我们的卧室,进门的厨房区域幽暗而拥挤。从我记事起,父亲总是盘腿坐在家中佛堂向阳的窗户旁边,安静地画着唐卡。而母亲很忙碌,总是穿梭在佛堂、客厅、厨房,系着那条叠加着油腻、污渍的围裙,进进出出、唠唠叨叨。按照母亲的说法,除了睡觉她就几乎没有停下来的时候。家中三个孩子,我虽然最大,但因为就我一个女孩,父亲很宠我。小时候,我喜欢跑进经堂,撒娇地坐在父亲的怀里,双手搂着他的脖子,让他给我讲故事。这种感觉温暖、踏实,就像朝佛路上走累了,坐在被阳光晒得暖呼呼的磐石上一样。但,被妈妈发现了,她会把我轰走:“去院子里玩,不要在这里影响你父亲工作。”她还会在厨房里,一边干活一边自言自语:“把小孩都惯得没规矩了,这怎么行……”

一次小学美术课,老师让我们画自己的父母,我就歪歪扭扭地画了一座山,还有围绕这座山的一条曲曲弯弯的河流。老师看了,不解地看着我。我摸了摸头说:“这座山是父亲,这条河是母亲。”现在想来,有家庭本身模式的影响,也有西藏民间神话故事的影响。

父亲虽然一生从事传统唐卡绘画,但他是一个懂得变通的人。有一年初中暑假,父亲把我作为徒弟,带到大昭寺,当时大昭寺正进行一次大规模的修缮,招来了许多民间能工巧匠,有木工、石匠、画师,我父亲是其中的一位壁画修复师。我的任务是每天擦除墙壁上的污渍后再上点颜色。我草草弄完,就会溜?到八廓街上的印度商店,喜欢蹲在商店玻璃柜前,看那些五颜六色、各种形状的饰品来打发时间。有一次,瞎逛完后回到大昭寺,我拿出母亲给我们准备的糌粑袋子、干肉和装有清茶的小暖壶,在大昭寺侧门进来的院落一角等着父亲来吃午餐。等呀等呀,不见父亲来,我无聊地泛起困来就靠在墙上睡着了。睡梦中,有一只小虫子在我脸上蠕动,凉凉的痒痒的,我吓坏了,一声惊叫,梦醒了。我摸了摸脸,压根儿没有什么虫子,只见父亲手里拿着一片树叶嘿嘿笑。

“我给你讲个故事吧,你不是喜欢听故事吗?”父亲一边捏着糌粑一边说。

一听到故事,我倦意顿失,两眼冒光,点着头,期待着故事的开始。

“我知道你喜欢动物,我就给你讲个山羊的故事吧!”父亲盘腿揉着糌粑口袋说。

“从前还没有拉萨城的时候,拉萨是一片湖,叫卧塘,大约在一千三百年前有位雄才大略的藏王叫松赞干布,他在迎娶藏王后之后又迎娶了唐朝的文成公主和尼泊尔的赤尊公主,文成公主千里迢迢从大唐带来了一尊释迦牟尼佛十二岁等身像,尼泊尔赤尊公主也不畏路途的艰险带来了一尊释迦牟尼八岁等身像。藏王松赞干布为文成公主修建了小昭寺,为赤尊公主修建了大昭寺,用来供奉两尊释迦牟尼像。当时这片都是水,需要填湖造寺,工程浩大,需要很多很多劳力。藏王松赞干布拿出青稞酒和食物,征调大批百姓参加建庙工程。大家成群结队,熙熙攘攘,从北山驮运泥土和石头,铺盖在卧塘湖上面。在这些勤劳的百姓中间,有一头山羊背着装满土石的褡裢,一趟又一趟,一月又一月,不辞辛苦地搬运着。工程完工时,那头山羊的背部已经被石头磨得血肉模糊。后来人们为了感恩山羊的功德,在大昭寺填湖建寺的壁画中专门画了这头山羊。”

我全然沉浸在故事中,脸上的神情随着故事的情节变化。机械地吃完父亲递过来的最后一块糌粑,我瞪大眼睛好奇地问:“这是真的吗?我能在大昭寺壁画里看到这头山羊吗?”

“当然。”父亲把杯中的清茶喝完说。

这时父亲似乎看出了我眼中的那份好奇,说:“赶紧收拾,我带你去找。”

我一跃而起,迅速收拾完毕。

父亲牵着我的小手,进入大昭寺主殿右侧的墙壁区域,我拉了拉父亲的手说:“这不是你们几位师傅在修复的壁画吗?我可没看到山羊。”

“好多壁画年久失修斑驳不清,你仔细找找,就能找到。”说完父亲从墙根的布包里拿出工作服套上,准备开始忙活了。

我开始找山羊,为了不影响父亲的工作,我往里走了一段,弓着身子从最下方的壁画中寻找着,我拿出平日里给父亲找白发的那份仔细与耐心,因为拔一根白发我能收获一毛钱。我的身子随视线移动,起身在平视的地方继续找,还是没有,我踮起脚尖再继续,没有发现山羊,但有几个小人在搬木头,我兴奋地朝向右边的父亲说:“我找到有人搬木?0?2?0?2?0?2?0?2 头了。”

“应该就在这个附近。”父亲微笑着说。

我继续找啊找,在这些搬运木头的小人旁边我发现了几头牦牛,顺着看下去,我感觉有点像看小人书,各种表情、服饰、姿势,还有不同场景的描绘,我随壁画继续向左移动,看着看着,我从模糊不清中能够把前后的壁画进行连接与想象,不知不觉中我被壁画吸引进去了,这种沉浸的感觉让我忘了要寻找的山羊。

“该回去了。”父亲拍了拍我的肩膀说。

“羊还没找到呢!”我噘着嘴说。

“明天继续找。山羊不在这个区域。”

这时我才发现我离父亲他们正在修缮的壁画隔了几堵墙。

回到家,我偷偷从佛堂拿了颜料和画笔,在厨房墙壁上画了一头小山羊,还在山羊背上画了一个褡裢,为了表现山羊驮土背部受伤,在

提醒您:因为《发酵中的青稞酒》一文较长还有下一页,点击下面数字可以进行阅读!

《发酵中的青稞酒》在线阅读地址:发酵中的青稞酒

下一篇:在普者黑

热门书籍

热门书评

推荐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