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小说

故事栏目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乐读窝小说 > 小故事

当前青年群体就业的新趋势新变化

时间:2023-08-16 05:14:42

当前青年群体就业的新趋势新变化一文创作于:2023-08-16 05:14:42,全文字数:29246。

当前青年群体就业的新趋势新变化

赖德胜 何勤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 青年群体 就业 人力资本

【中图分类号】F249.2 【文献标识码】A

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是创新的力量以及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实现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的高质量充分就业对于增进民生福祉、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基础性作用。根据教育部数据统计,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而当前以大学生为主的青年群体就业面临一定的挑战,2023年6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16-24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20.8%,较4月份提高0.4个百分点。解决青年就业问题,已经成为落实就业优先政策的关键。因此,需要及时把握大学生等青年群体就业的新趋势、新变化,根据其就业特征的变化,不断提升就业优先政策对这一群体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青年就业的典型特点

一是专用性人力资本较低。人们通过教育和培训所获得的人力资本一般可分为通用性人力资本和专用性人力资本。通用性人力资本是指可以在不同的企业或行业中使用的技能或知识,比如计算能力、外语能力等;专用性人力资本是指专用于某一特定企业或行业的能力,其特点是在该企业或行业有较高生产率,而在其他企业或行业则有较低的生产率。相较25-59岁劳动力群体,以大学生为主的青年群体往往通用性人力资本较高,专用性人力资本偏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与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9.08年提高至9.91年。2022年,我国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已达14年。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延长增加了大学毕业生的通用性人力资本,而包括专业专用性人力资本、职业专用性人力资本、企业专用性人力资本、行业专用性人力资本等专用性人力资本则明显不足①,其中,应届毕业生的专业专用性人力资本存量呈缓慢下降趋势。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就业蓝皮书:2022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显示,全国2022届本科毕业生的专业对口就业率为67%,33%的大学生毕业后从事的职业与其所学专业无关,其专业知识和技能未能在相应专业领域进行深化,从而降低了其专业专用性人力资本存量;此外,与其他就业人群相比,大学生缺乏经验性人力资本,而企业在招聘时往往更青睐与岗位所需技能匹配度更高的员工。同时当前我国一些高校在办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并没有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而进行动态调整,培养出的一部分大学生理论知识丰富但实操能力较弱,与劳动力市场需求存在偏差。

二是就业过渡性特征明显。这种过渡性特征主要包括角色转换和技能转换两种类型。一方面,从学校到劳动力市场,大学毕业生要经历个人身份由学生到劳动者的转变。对大学的依赖性与自我认知的不足使得大学毕业生角色转换相较于其他劳动群体的角色转换有更多的困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快速进入新的角色。另一方面,从学校到劳动力市场,大学生也要经历技能转换。相比学生时期将从书本中学好专业知识、构建知识体系框架作为主要任务,职场人则需要更多将掌握的理论知识转换成职场技能,依靠个人本领完成工作任务,通过劳动展现自身价值,这对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大学生提出了较大的挑战。

三是就业形式多样化。以大学毕业生为主的青年群体大部分是“00后”,对就业岗位有更加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同时技术进步、产业转型升级催生了新就业形态,在供需两侧共同推动下,以大学毕业生为主的青年群体也呈现出就业形式多样化的特点。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式主要包括正规就业、灵活就业、个体创业、自由职业等多种形式。在个性化、多样化的就业形式中,呈现出新就业形态、灵活就业与正规就业中的传统就业岗位“两头热”的特点。

一方面,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新就业形态、灵活就业的就业形式②。根据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数据统计,2020届、2021届全国高校毕业生的灵活就业占比分别为16.9%、16.25%。新就业形态、灵活就业不仅为大学生们提供了一种就业途径,也满足了企业的用人需求。2021年12月29日,《中国灵活用工发展报告(2022)》蓝皮书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有61.14%的企业在使用灵活用工,比2020年增加了5.46%,这表明企业总体上更倾向于扩大灵活用工的规模。此外,国家也出台了相应政策,为灵活就业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在政府政策和企业用工的双重作用下,高校毕业生呈现出就业去向多元化的特点,选择新就业形态、灵活就业的人数不断增长。2022年4月27日,智联招聘发布的《2022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在参与调研的2022届高校毕业生中,56.9%的大学生毕业去向为单位就业,同比下降6.5%;15.8%的大学生毕业去向为自由职业,同比上升2.8%。另一方面,受“铁饭碗”“稳定工作”等观念的影响,以及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国企单位、公务员、事业单位等传统就业岗位热度持续高涨。2023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总人数突破250万,相比去年增长了50万人。而在报考人群中,大学应届毕业生是该类考试的主力军。面对大学生毕业人数持续增长、就业压力大的社会现状,公务员等传统岗位仍然是毕业生就业选择的优先选项之一。

当前大学生等青年群体就业面临的挑战

一是经济下行压力增加所产生的短期周期性失业与长期的就业结构性矛盾交织作用。近几年,需求不足和内生动力偏弱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复苏的重要因素。国际经贸环境急剧变化,出口又受到全球经济下行带来的外需放缓和地缘政治军事冲突等影响。同时,吸纳青年群体最多的中小企业对未来预期不稳,扩张意愿不足。综上,我国经济增长面临多重压力,一些行业的就业需求疲软,有的企业推迟或减少招聘,劳动力市场的有效需求减少,新增岗位不足,岗位供给有限③,导致周期性失业人口占总失业人口的比重增加,而大学毕业生等青年群体是对周期性失业较为敏感的群体④。

青年群体长期的就业?构性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由专业结构供需偏差导致的教育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的非融合性。我国自高校扩招以来,本科阶段理工农医类学科专业毕业生人数占比已从近70%降至50%以下,而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毕业生占比则大幅提高。2017年2月,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预测,到2025年,我国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人才需求缺口为2985.7万人,而非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专业则供过于求,供需不匹配将导致大学生就业难、就业专业不对口比例高、高端制造业人才短缺等一系列问题。

其次,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匹配。从制造业转型来看,目前我国制造业正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亟需培养和造就高技能青年人才队伍,但制造业一线工人往往面临待遇较低、发展通道不畅、培养培训投入不足等问题,加之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出现的新就业形态对青年群体的吸引,一部分青年人不愿意到制造业企业工作,存在产业需求与青年就业意愿不匹配的问题。

最后,新技术采纳速度与人力资本技能转换速度不同步。

提醒您:因为《当前青年群体就业的新趋势新变化》一文较长还有下一页,点击下面数字可以进行阅读!

《当前青年群体就业的新趋势新变化》在线阅读地址:当前青年群体就业的新趋势新变化

热门书籍

热门书评

推荐小故事